禽脑脊髓炎病毒的鉴定与弱毒疫苗的研制
| 文献综述 | 第1-29页 |
| 第一章 禽脑脊髓炎研究进展 | 第11-29页 |
| 1 病原学 | 第11-14页 |
| ·病毒特性 | 第11-12页 |
| ·病毒的基因组 | 第12-13页 |
| ·生物学特性 | 第13页 |
| ·病毒的实验室培养 | 第13-14页 |
| 2 流行病学 | 第14-16页 |
| ·传播方式 | 第14-15页 |
| ·发病率和死亡率 | 第15页 |
| ·流行新特点 | 第15-16页 |
| ·潜伏期 | 第16页 |
| 3 临床症状 | 第16页 |
| 4 发病机理 | 第16-17页 |
| 5 病理变化 | 第17-18页 |
| ·大体病变 | 第17页 |
| ·组织学病变 | 第17-18页 |
| 6 诊断方法 | 第18-23页 |
| ·病毒的分离 | 第18-20页 |
| ·病毒抗原的检测 | 第20-23页 |
| 7 鉴别诊断 | 第23-24页 |
| 8 免疫机理 | 第24-25页 |
| ·主动免疫 | 第25页 |
| ·被动免疫 | 第25页 |
| 9 防制措施 | 第25-26页 |
| ·疫苗免疫 | 第25-26页 |
| ·控制措施 | 第26页 |
| 10 AE疫苗的研究 | 第26-29页 |
| ·活毒疫苗 | 第26-27页 |
| ·灭活苗 | 第27-29页 |
| 试验研究 | 第29-52页 |
| 第二章 AEV的鉴定 | 第30-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 ·材料 | 第30-31页 |
| ·方法 | 第31-33页 |
| 2 结果 | 第33-35页 |
| ·AEV-HD株的理化性质 | 第33页 |
| ·病毒电镜观察 | 第33页 |
| ·血凝性试验 | 第33-35页 |
| ·RT-PCR鉴定 | 第35页 |
| 3 讨论 | 第35-37页 |
| ·理化鉴定 | 第35页 |
| ·RT-PCR鉴定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AEV-HD株的毒力测定 | 第37-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 ·材料 | 第37页 |
| ·方法 | 第37-38页 |
| 2 结果 | 第38-42页 |
| ·病毒EID50的测定 | 第38-39页 |
| ·中和试验 | 第39页 |
| ·病毒毒力的测定 | 第39-42页 |
| 3 讨论 | 第42-44页 |
| ·血清中和试验 | 第42页 |
| ·病毒毒力的测定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AEV-HD株弱毒疫苗的研制 | 第44-5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 ·材料 | 第44页 |
| ·方法 | 第44-47页 |
| 2 结果 | 第47-50页 |
| ·病毒纯净 | 第47页 |
| ·毒种的稳定性 | 第47-49页 |
| ·疫苗的试制 | 第49-50页 |
| 3 讨论 | 第50-52页 |
| ·病毒纯净性检验 | 第50-51页 |
| ·毒种的稳定性 | 第51页 |
| ·疫苗的试制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 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