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马来西亚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 第9-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0-11页 |
第2章 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11-12页 |
第3章 关于社会背景和教育体制的分析 | 第12-15页 |
·社会文化背景 | 第12-13页 |
·学校体制 | 第13页 |
·学制与考试 | 第13-14页 |
·教育管理 | 第14页 |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评价 | 第14-15页 |
第4章 课程标准(大纲)和教材的分析 | 第15-22页 |
·课程目标比较 | 第15页 |
·课程内容比较 | 第15-18页 |
·教材比较 | 第18-21页 |
·结论 | 第21-22页 |
第5章 课堂教学的分析 | 第22-29页 |
·知识的引人形式 | 第23-24页 |
·“双基”的落实 | 第24-27页 |
·数学的应用 | 第27页 |
·学生的参与程度 | 第27-28页 |
·课堂纪律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页 |
第6章 师资队伍的分析 | 第29-32页 |
·职前教育 | 第29-30页 |
·在职培训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第7章 教师的理念分析 | 第32-35页 |
·关于数学的看法 | 第32页 |
·关于数学学习的看法 | 第32-34页 |
·关于学生的看法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页 |
第8章 学生的理念分析 | 第35-37页 |
·关于数学的看法 | 第35页 |
·关于数学学习的看法 | 第35-36页 |
·关于教师的看法 | 第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第9章 研究的局限性 | 第37页 |
·样本的问题 | 第37页 |
·马来西亚资料的有限性 | 第37页 |
第10章 总结 | 第37-40页 |
·相同点 | 第37页 |
·不同点 | 第37-38页 |
·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 第38页 |
·我们更需保持和发扬之处 | 第38-40页 |
附录1 | 第40页 |
附录2 | 第40-41页 |
附录3 | 第41-43页 |
附录4 | 第43-44页 |
附录5 | 第44-45页 |
附录6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