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普通高校有偿体育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6-17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 ·实地走访法 | 第17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7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7-18页 |
| 3 相关概述 | 第18-27页 |
| ·高校有偿体育服务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 ·有偿体育服务的内涵 | 第18页 |
| ·有偿体育服务的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 ·业余经营性 | 第18页 |
| ·区别对待性 | 第18-19页 |
| ·大众性 | 第19页 |
| ·灵活性 | 第19页 |
| ·多样性 | 第19-20页 |
| ·成都市普通高校开展有偿体育服务的动力机制 | 第20-27页 |
| ·社会发展需要 | 第20页 |
| ·成都市经济发展需要 | 第20-21页 |
| ·促进成都市体育消费需要 | 第21-22页 |
| ·开发高校体育资源优势需要 | 第22-24页 |
| ·师资优势 | 第22页 |
| ·体育场馆设施优势 | 第22-23页 |
| ·体育科研优势 | 第23页 |
| ·稳定的消费群体优势 | 第23-24页 |
| ·高校体育社会化需要 | 第24-25页 |
| ·创收高校体育经费需要 | 第25-26页 |
| ·丰富高校体育文化需要 | 第26-27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46页 |
| ·成都市普通高校有偿体育服务调查结果 | 第27-39页 |
| ·有偿体育服务基本状况 | 第27页 |
| ·有偿体育服务市场 | 第27-28页 |
| ·有偿体育服务地位 | 第28页 |
| ·有偿体育服务目的 | 第28-29页 |
| ·有偿体育服务项目 | 第29-34页 |
| ·体育场馆有偿开放 | 第29-31页 |
| ·运动项目培训 | 第31-33页 |
| ·体育裁判培训 | 第33页 |
| ·体育咨询服务 | 第33-34页 |
| ·体育康复保健服务 | 第34页 |
| ·有偿体育服务对象 | 第34-35页 |
| ·有偿体育服务时间 | 第35页 |
| ·有偿体育服务师资来源 | 第35-36页 |
| ·有偿体育服务收费标准与使用 | 第36页 |
| ·有偿体育服务经营方式 | 第36-37页 |
| ·影响有偿体育服务因素 | 第37-38页 |
| ·影响有偿体育服务效益相关分析 | 第38-39页 |
| ·学校规模与效益关系 | 第38页 |
| ·学校地理位置与效益关系 | 第38页 |
| ·场馆类型与效益关系 | 第38页 |
| ·运动项目选择与效益关系 | 第38-39页 |
| ·成都市普通高校有偿体育服务效果分析 | 第39-41页 |
|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收 | 第39页 |
| ·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 | 第39页 |
| ·改变传统思维模式 | 第39-40页 |
| ·推动高校自身发展 | 第40页 |
|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 第40页 |
| ·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 第40-41页 |
| ·成都市普通高校有偿体育服务存在问题分析 | 第41-46页 |
| ·领导对有偿体育服务开展不支持 | 第41-42页 |
| ·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 第42页 |
| ·高校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 第42-43页 |
| ·服务范围小、发展模式封闭、缺乏规模效应 | 第43页 |
| ·发展目标单一、管理措施乏力 | 第43-44页 |
| ·高校具备的人才、时空资源存有浪费现象 | 第44页 |
| ·经营方式多样、体育场馆设施主管部门不一致 | 第44-45页 |
| ·对有偿体育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 | 第45-46页 |
| 5 成都市普通高校有偿体育服务发展对策 | 第46-53页 |
| ·发展对策 | 第46-53页 |
| ·取得领导的认同与支持、制定合理的政策 | 第46-47页 |
| ·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加快有偿体育服务的发展 | 第47页 |
| ·合理协调教学与有偿体育服务的关系 | 第47-48页 |
| ·探寻适合高校发展的服务项目 | 第48-49页 |
| ·加强对社区体育的综合服务 | 第49-50页 |
| ·积极引导体育消费,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 第50-51页 |
| ·加强财务管理,确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 第51页 |
| ·健全管理机构、建立考核与竞争制度 | 第51页 |
| ·加强与媒体合作,开发潜在消费群体 | 第51-52页 |
| ·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和体育师资培养 | 第52-53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建议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 声明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附录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