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

第一章 引言第1-14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2页
  一、人与自然矛盾的必然选择第9-10页
  二、国际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启迪第10-11页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要内容第11-12页
  四、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实践需要第12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14页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经济与环境关系研究综述第14-26页
 第一节 相关研究的主要理论及评价第14-23页
  一、强调资源环境外部性的经济学理论第14-18页
  二、生态经济学的协调发展理论第18-19页
  三、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第19-21页
  四、可持续发展思想第21-23页
 第二节 现有理论的比较分析第23-25页
  一、研究目的的差异第23-24页
  二、内容、方法的不同第24-25页
 第三节 目前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第25-26页
  一、经济与环境相互作角的机制第25页
  二、经济与环境协调实现的条件第25-26页
第三章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与综合评价第26-44页
 第一节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第26-33页
  一、协调的涵义第26-27页
  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涵义第27-31页
  三、协调关系发展演变特点第31-33页
 第二节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下的效益分析第33-37页
  一、传统经济效益的提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第33页
  二、经济环境协调关系中两个效益的统一第33-35页
  三、环保投资的效益分析第35-37页
 第三节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第37-41页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37-38页
  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构成第38页
  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第38-41页
 第四节 中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第41-44页
  一、指标数据的选取第41-42页
  二、数据处理及结论第42-44页
第四章 中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44-53页
 第一节 中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一、人口膨胀第44页
  二、资源危机第44-45页
  三、生态环境恶化第45-46页
 第二节 中国经济与环境不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第46-49页
  一、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第46页
  二、人口与生态环境第46-47页
  三、环境投资与生态环境第47-48页
  四、理性认识与生态环境第48-49页
 第三节 中国经济与环境不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分析第49-53页
  一、影响经济环境协调的市场失效第49-50页
  二、影响经济环境协调的政策失效第50-53页
第五章 国际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第53-62页
 第一节 发达国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践第53-56页
  一、美国第53-54页
  二、日本第54-55页
  三、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第55-56页
 第二节 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践第56-58页
  一、台湾省个案研究第56-57页
  二、韩国第57-58页
  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第58页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践第58-59页
 第四节 国际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经验与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第59-62页
  一、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第60页
  二、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第60页
  三、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第60-61页
  四、充分发挥企业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体作用第61页
  五、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第61-62页
第六章 中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第62-67页
 第一节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第62-65页
  一、协调发展模式的特征第62-63页
  二、经济增长模式的演变第63-65页
 第二节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第65-67页
  一、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65-66页
  二、加强法制建设与宏观调控机制第66页
  三、依靠科技进步第66-67页
第七章 新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第67-82页
 第一节 新疆经济与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67-77页
  一、新疆经济现状概述第67-68页
  二、当前新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第68-75页
  三、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75-77页
 第二节 新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第77-80页
  一、指标数据的选取第77-78页
  二、数据处理及结论第78-80页
 第三节 新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第80-82页
  一、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第80页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第80-81页
  三、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第81页
  四、坚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责任制,实行依法保护环境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后记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isher评价函数的图像分割方法
下一篇:大黄素影响大鼠胃平滑肌细胞钙敏感性调节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