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8-9页 |
2. 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9-24页 |
2.1 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9-14页 |
2.1.1 传统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第9-13页 |
2.1.2 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 | 第13页 |
2.1.3 竞争理论 | 第13-14页 |
2.2 国外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 第14-17页 |
2.3 国内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2.4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以及对现存问题的探讨 | 第19-22页 |
2.4.1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 | 第19-20页 |
2.4.2 城市竞争力的本质 | 第20-21页 |
2.4.3 对现存问题的探讨 | 第21-22页 |
2.5 选题依据和本文对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2-24页 |
2.5.1 选题依据 | 第22-23页 |
2.5.2 本文对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3-24页 |
3. 云南省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 第24-38页 |
3.1 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方法 | 第24页 |
3.2 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指标体系 | 第24-28页 |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4-25页 |
3.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28页 |
3.3 城市竞争力的计量模型和数据分析 | 第28-34页 |
3.3.1 城市竞争力的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3.3.2 城市竞争力的计量模型 | 第29页 |
3.3.3 城市竞争力的数据分析 | 第29-34页 |
3.4 城市竞争力的比较与评价 | 第34-38页 |
3.4.1 对2002年云南省城市的聚类分析 | 第34-36页 |
3.4.2 2002年数据与2000年数据比较 | 第36-38页 |
4. 提升云南省城市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 第38-55页 |
4.1 城市竞争力提高的总体对策 | 第39-49页 |
4.1.1 调整城市发展战略 | 第39-43页 |
4.1.1.1 在识别城市特色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城市形象 | 第40页 |
4.1.1.2 以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分工为重点调整经济结构 | 第40-42页 |
4.1.1.3 走簇群化城市发展道路 | 第42-43页 |
4.1.2 培育好的企业和企业家,发挥企业在城市竞争力中的作用 | 第43-44页 |
4.1.3 以民营经济为重心,形成中小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 | 第44-45页 |
4.1.4 塑造城市精神,增强城市间竞争的软实力 | 第45-46页 |
4.1.5 提高经营城市水平,释放城市竞争力的潜能 | 第46-47页 |
4.1.6 推动创新主体合作,构建学习型、创新型、活力型城市 | 第47页 |
4.1.7 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增强城市辐射力 | 第47-48页 |
4.1.8 与泛珠三角城市或东部城市联合,极力发挥云南的地缘优势 | 第48页 |
4.1.9 建立东南亚、南亚城市信息库,增加市长参与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 第48-49页 |
4.1.10 密切关注妨碍城市竞争力提高的社会问题 | 第49页 |
4.2 云南省各类市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 第49-55页 |
4.2.1 第一类市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 第49-51页 |
4.2.2 第二类市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 第51-52页 |
4.2.3 第三类市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 第52-54页 |
4.2.4 第四类市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 第54-55页 |
5. 结语 | 第55-58页 |
5.1 基本结论 | 第55-56页 |
5.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