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维国王时期的美国伊朗关系研究(1941—1979)
导论 | 第1-21页 |
一、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 第8-17页 |
三、 本文的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四、 本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第一部分 美伊亲密关系的建立 | 第21-85页 |
第一章 美国势力进入伊朗 | 第21-58页 |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美伊关系 | 第21-28页 |
一、 美伊间的早期交往 | 第21-23页 |
二、 舒斯特顾问团 | 第23-24页 |
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伊关系 | 第24-28页 |
第二节 二战初期的伊朗和美国 | 第28-35页 |
一、 二战初期的伊朗形势和英苏出兵伊朗 | 第28-31页 |
二、 二战初期的美国外交政策 | 第31-33页 |
三、 二战初期美国的伊朗政策 | 第33-35页 |
第三节 美国进一步涉入伊朗事务 | 第35-41页 |
一、 美国进一步涉入伊朗事务的动因 | 第35-37页 |
二、 美国向伊朗派出的顾问团 | 第37-40页 |
三、 美军进入伊朗 | 第40-41页 |
第四节 美国对伊朗政策的调整 | 第41-49页 |
一、 美国顾问团在伊朗面临的挑战 | 第41-44页 |
二、 国务院出台杰尼根备忘录 | 第44-46页 |
三、 国务院和陆军部在伊朗政策上的趋同 | 第46-47页 |
四、 德黑兰会议对伊朗问题的讨论 | 第47-49页 |
第五节 美国与伊朗石油 | 第49-57页 |
一、 美国谋求伊朗石油 | 第50-53页 |
二、 苏联的介入及美国的反应--哈里曼的伊朗之行 | 第53-57页 |
第六节 美国进入伊朗评价 | 第57-58页 |
第二章 美国在伊朗优势地位的确立 | 第58-76页 |
第一节 转变中的美国对伊政策 | 第58-60页 |
第二节 美国与苏伊争端 | 第60-66页 |
一、 盟国从伊朗撤军问题 | 第60-64页 |
二、 阿塞拜疆、库尔德危机 | 第64-66页 |
第三节 美国和英伊冲突 | 第66-76页 |
一、 伊朗局势的动荡 | 第67-69页 |
二、 美国对英伊冲突的初始反应 | 第69-72页 |
三、 美国对英伊冲突立场的改变 | 第72-74页 |
四、 美国成为英伊冲突的最大赢家 | 第74-76页 |
第三章 美国与伊朗1953年政变 | 第76-85页 |
第一节 伊朗政变前的政局 | 第76-77页 |
第二节 政变的筹备 | 第77-79页 |
第三节 政变的进程 | 第79-81页 |
第四节 美国在政变中的作用和基本动因评价 | 第81-82页 |
第五节 政变对伊朗以及美伊关系的影响 | 第82-85页 |
第二部分 美伊亲密关系的发展与巩固 | 第85-122页 |
第四章 美国和巴列维政权的巩固 | 第85-99页 |
第一节 扎赫迪政府时期美国对伊朗的援助 | 第85-89页 |
一、 扎赫迪政府的巩固 | 第85-87页 |
二、 政变后美国对伊朗的援助 | 第87-89页 |
第二节 美国巩固巴列维国王统治的努力 | 第89-99页 |
一、 美国对伊政策的转变 | 第89-90页 |
二、 美国对伊朗的经济援助 | 第90-92页 |
三、 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援助 | 第92-93页 |
四、 美国对伊朗的安全援助与合作 | 第93-95页 |
五、 美国对伊朗的信息和文化援助 | 第95-97页 |
六、 美国对伊朗的国际安全保障 | 第97-99页 |
第五章 肯尼迪政府的伊朗政策 | 第99-109页 |
第一节 肯尼迪上台时伊朗的状况 | 第99-101页 |
第二节 肯尼迪政府的对伊政策 | 第101-104页 |
一、 要求伊朗进行改革 | 第101-103页 |
二、 美国与伊朗阿米尼政府 | 第103-104页 |
第三节 美国与巴列维的白色革命 | 第104-107页 |
一、 巴列维开启白色革命 | 第104-105页 |
二、 美国对伊朗白色革命的反应 | 第105-106页 |
三、 伊朗局势的恶化和德黑兰骚乱 | 第106-107页 |
第四节 肯尼迪政府对伊政策评价 | 第107-109页 |
第六章 美国和伊朗的军事建设 | 第109-122页 |
第一节 巴列维对美国武器的诉求 | 第109-112页 |
一、 伊朗五、六十年代的国际安全环境 | 第109-110页 |
二、 美国对巴列维国王强军思想的反应 | 第110-112页 |
第二节 约翰逊政府与伊朗的军事诉求 | 第112-114页 |
第三节 尼克松政府的伊朗政策 | 第114-120页 |
一、 伊朗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的提升 | 第114-116页 |
二、 尼克松政府对伊朗的军售 | 第116-120页 |
第四节 美国对伊朗军售的负面影响 | 第120-122页 |
第三部分 美伊亲密关系的破裂 | 第122-144页 |
第七章 美国和伊朗伊斯兰革命 | 第122-144页 |
第一节 七十年代后期巴列维的统治危机 | 第122-125页 |
一、 巴列维改革的失败 | 第122-123页 |
二、 巴列维的专制统治 | 第123-125页 |
第二节 美国的人权政策及其对伊朗的影响 | 第125-128页 |
一、 卡特的人权政策 | 第125-126页 |
二、 人权政策对伊朗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第三节 卡特政府初期的美伊关系 | 第128-132页 |
一、 卡特政府初期的对伊政策 | 第128-129页 |
二、 卡特、巴列维互访 | 第129-132页 |
第四节 美国对伊朗局势认识的混乱及其原因 | 第132-137页 |
一、 美国各方对伊朗局势的不同认识 | 第132-133页 |
二、 “黑色星期五”及美国的反应 | 第133-135页 |
三、 美伊沟通的不力 | 第135-137页 |
第五节 美国抛弃巴列维政权 | 第137-142页 |
一、 美国对巴列维态度的转变 | 第137-139页 |
二、 美国官方与伊朗反对派的接触 | 第139-140页 |
三、 美国抛弃巴列维 | 第140-142页 |
第六节 伊斯兰革命对美伊关系的影响 | 第142-144页 |
结束语 巴列维国王时期的美国伊朗关系评论 | 第144-154页 |
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的伊朗政策分析 | 第145-148页 |
冷战是美伊建立亲密关系的根本因素 | 第148-150页 |
美伊对两国关系认知的差异 | 第150-152页 |
伊朗民众对美伊亲密关系的抵制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0页 |
附录: 美国驻伊朗的最高使节及其任期 | 第160页 |
后记 | 第160-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