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放射性元素、放射化学论文

氢同位素分离涂钯硅藻土制备及吸-放氢特性研究

第一章 前言第1-22页
   ·氢同位素分离技术发展历史第9-11页
     ·低温蒸馏法第9页
     ·热扩散法第9-10页
     ·洗提色谱法第10页
     ·置换色谱法第10-11页
   ·热循环吸附法(TCAP)第11-17页
     ·基本原理第11-12页
     ·TCAP分离系统设计第12-14页
     ·改进的TCAP分离系统第14-15页
     ·系统运行第15-16页
     ·TCAP模拟第16-17页
   ·钯-氢体系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第17-20页
     ·钯氢化物的结构及结合状态第17-18页
     ·氢在Pd中的位置第18页
     ·钯-氢体系的热力学函数第18-20页
     ·氢在钯中的扩散第20页
     ·钯-氢体系的同位素效应第20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涂钯硅藻土制备及物性分析第22-33页
   ·引言第22-23页
   ·样品制备第23页
     ·PdCl_2浸渍还原法制备工艺第23页
     ·(NH_4)_2Pd(NO_3)_4热分解法制备工艺第23页
   ·样品物性测定及分析第23-32页
     ·XRD分析第23-24页
     ·X-荧光分析第24-26页
     ·比表面积、孔结构的测定及分析第26-30页
     ·硅藻土表面特性分析第30-31页
     ·冷热循环实验考察第31-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涂钯硅藻土吸-放氢热力学分析第33-43页
   ·实验装置及实验第33-34页
     ·实验装置第33页
     ·等温线测定第33-34页
   ·等温线测定结果第34-35页
   ·等温线形状分析第35-36页
     ·等温线区域划分第35-36页
     ·制备工艺对吸-放氢等温线影响第36页
   ·热力学函数计算第36-37页
   ·吸-放氢等温线滞后效应第37-39页
   ·吸-放氢等温线拟合第39-42页
     ·(α+β)相区等温线拟合第40-41页
     ·β相区等温线拟合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涂钯硅藻土吸-放氢动力学分析第43-51页
   ·实验装置及实验第43页
   ·实验结果第43-46页
     ·吸氢反应动力学第43-45页
     ·放氢反应动力学第45-46页
   ·讨论第46-50页
     ·初始反应动力学机理探讨第46-47页
     ·后期慢反应机理探讨第47-48页
     ·氢/钯比对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第48-49页
     ·吸-放氢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涂钯硅藻土吸-放氢热力学同位素效应第51-61页
   ·分离因子计算的理论和方法第51-52页
   ·钯-氢同位素混合物体系等温线计算第52-54页
   ·分离因子与气相氕浓度关系计算第54-56页
   ·分离因子与固相氕丰度及氢/钯比关系计算第56-57页
   ·分离因子与温度关系计算第57-58页
   ·分离因子的实验测定及结果分析第58-60页
     ·分离因子的实验测定第58页
     ·分离因子与温度的关系第58-59页
     ·分离因子与固相氕浓度的关系第59-60页
     ·分离因子测定的误差分析第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热循环吸附法氢同位素分离技术的工程化设计第61-69页
   ·引言第61页
   ·设计指标第61-63页
     ·分离工艺参数第61-62页
     ·日分离能力第62-63页
     ·氚安全相关指标第63页
   ·工艺系统第63-67页
     ·分离系统第64-65页
     ·进料系统第65页
     ·产品和尾气提取系统第65页
     ·加热和冷却系统第65-67页
     ·自动控制系统第67页
   ·工艺流程设计第67-68页
   ·工作展望第68-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近源数字化资料对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应力场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影响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