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复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页 |
| ·软件开发所面临的挑战 | 第7-8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8-10页 |
| ·软件复用的优点 | 第8-9页 |
| ·软件复用已获得新的支持 | 第9-10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软件复用概述 | 第13-21页 |
| ·软件复用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 ·软件复用的发展过程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软件复用的相关技术 | 第15-18页 |
| ·软件构件技术 | 第15-16页 |
| ·软件构架 | 第16页 |
| ·领域工程 | 第16-17页 |
| ·软件再工程 | 第17页 |
| ·开放系统技术 | 第17-18页 |
| ·软件过程 | 第18页 |
| ·CASE技术 | 第18页 |
| ·软件复用的对象、范围及方式 | 第18-21页 |
| ·复用对象 | 第18-19页 |
| ·复用范围 | 第19-20页 |
| ·复用方式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软件构件模型及规范 | 第21-29页 |
| ·COM系列 | 第21-24页 |
| ·COM | 第22页 |
| ·DCOM | 第22-23页 |
| ·COM+ | 第23-24页 |
| ·CORBA | 第24-25页 |
| ·Javabeans/EJB | 第25-27页 |
| ·Javabeans | 第26页 |
| ·EJB | 第26-27页 |
| ·COM+、CORBA、EJB之间的比较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软件复用的业务组织 | 第29-37页 |
| ·复用管理技术 | 第29-33页 |
| ·复用评估 | 第30页 |
| ·建立复用计划 | 第30页 |
| ·复用组织的建立 | 第30页 |
| ·推广复用 | 第30-31页 |
| ·复用成本/效益分析 | 第31-33页 |
| ·应用者复用技术 | 第33-34页 |
| ·选择应用包 | 第33-34页 |
| ·选择可复用构件 | 第34页 |
| ·冗余检查 | 第34页 |
| ·标识候选可复用构件 | 第34页 |
| ·生产者复用技术 | 第34-37页 |
| ·建立可复用构件 | 第34-35页 |
| ·建立构件库 | 第35-36页 |
| ·配置管理 | 第36页 |
| ·领域分析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基于复用的MIS开发 | 第37-61页 |
| ·MIS开发的方法 | 第37-39页 |
| ·自底向上法和自顶向下法 | 第38页 |
| ·快速原型法 | 第38页 |
| ·面向对象方法 | 第38-39页 |
| ·基于构件方法 | 第39页 |
| ·MIS的特征分析 | 第39-42页 |
| ·MIS的基本功能 | 第39-40页 |
| ·MIS的设计内容 | 第40-42页 |
| ·基于复用的MIS开发模型及实施步骤 | 第42-44页 |
| ·基于复用的MIS开发模型 | 第42-44页 |
| ·基于复用的MIS开发的实施步骤 | 第44页 |
| ·MIS复用实例 | 第44-58页 |
| ·规格说明及文档 | 第45-46页 |
| ·系统设计 | 第46-50页 |
| ·代码 | 第50-58页 |
| ·基于复用的MIS开发的经验和效果 | 第58-61页 |
| ·软件复用的经验 | 第58-59页 |
| ·软件复用的代价 | 第59页 |
| ·软件复用的效果分析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