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养蛹虫草有效成分的研究及其害螨的化学防治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天然冬虫夏草 | 第9-11页 |
·蛹虫草及人工培养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蛹虫草在培养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 第12-16页 |
·蛹虫草的培养过程中粗脚粉螨的危害 | 第12-14页 |
·虫草中核苷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 第14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 第14-15页 |
·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实体中活性物质的分析 | 第15-16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17-26页 |
·人工培养蛹虫草的化学防治 | 第17页 |
·供试药剂 | 第17页 |
·供试螨 | 第17页 |
·测定方法 | 第17页 |
·计算方法 | 第17页 |
·有效成分的比较 | 第17-20页 |
·核苷类物质含量的比较 | 第17-19页 |
·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 第19-20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及其性质的研究 | 第20-23页 |
·SOD测定方法(核黄素-NBT还原法) | 第21-22页 |
·人工培养的北虫草SOD酶的提取 | 第22-23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性质 | 第23页 |
·人工蛹虫草子实体中活性成分的分析 | 第23-2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活性物质的提取 | 第24页 |
·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测定 | 第24-25页 |
·活性物质的确定 | 第25页 |
·纯化和结构的确定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6-43页 |
·三种杀螨剂对人工培养蛹虫草的化学防治结果 | 第26-28页 |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 第26-27页 |
·批内变异系数的测定 | 第27页 |
·结果讨论 | 第27-28页 |
·有效成分的测定结果 | 第28-34页 |
·腺苷和虫草菌素的测定结果 | 第28-33页 |
·氨基酸的测定结果 | 第33-34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结果 | 第34-39页 |
·不同样品SOD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 第34-35页 |
·硫酸铵分级沉淀结果 | 第35-36页 |
·SOD酶的性质测定结果 | 第36-39页 |
·人工蛹虫草子实体中活性物质的分析 | 第39-43页 |
·粗提物抗菌活性结果 | 第39页 |
·大孔树脂柱分离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液相色谱分离测定结果 | 第40页 |
·核磁共振分析结果 | 第40-4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