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含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国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模式分析 | 第15-22页 |
·外部监控型模式 | 第15-16页 |
·股权分散,股东大会缺乏效力 | 第15页 |
·董事会履行监督职责 | 第15-16页 |
·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监督管理层 | 第16页 |
·注重对经理人员的长期激励和约束 | 第16页 |
·内部监控型模式 | 第16-18页 |
·法人相互持股 | 第16-17页 |
·决策权与执行权统一 | 第17页 |
·通过公司直接控制机制监督管理层 | 第17页 |
·公司注重对经营者的精神刺激 | 第17-18页 |
·家族监控型模式 | 第18页 |
·公司内部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三种模式面临的挑战 | 第18-19页 |
·全球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国外公司内部治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0-22页 |
3 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22-32页 |
·我国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22-23页 |
·国有资本投资主体缺位 | 第23-24页 |
·法人股股权比重较高 | 第24页 |
·股权结构复杂化 | 第24页 |
·股东大会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股东大会的职权难以落实 | 第24-25页 |
·职工的作用规定不够 | 第25-26页 |
·我国公司董事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董事会决策职能模糊 | 第26页 |
·董事会成员内部制约机制弱化 | 第26-27页 |
·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 第27页 |
·人事任免传统扭曲了执行机构的代理职能 | 第27-28页 |
·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 第28页 |
·我国公司经理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 第28-29页 |
·利益不趋同造成目标难以实现 | 第29页 |
·经理层人员选拔机制不健全 | 第29页 |
·我国公司监事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监事会法定职权不足 | 第30页 |
·对董事会的监督不力 | 第30页 |
·任免机制不够合理 | 第30-31页 |
·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 第31-32页 |
4 完善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对策与建议 | 第32-44页 |
·改善股权结构完善股东大会制度 | 第32-35页 |
·减持国有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32-33页 |
·促进国有资产重组和资本结构的优化 | 第33页 |
·完善股东大会职权规范股东大会运作 | 第33-34页 |
·完善股东大会的议事规则 | 第34-35页 |
·强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的职权和作用 | 第35-39页 |
·全面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 第35-37页 |
·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的职权 | 第37页 |
·完善董事的产生程序、任免规则和组成规则 | 第37-38页 |
·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强化董事的责任和义务 | 第38-39页 |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经理层的措施 | 第39-40页 |
·建立完善的经营者评价与激励机制 | 第39页 |
·经理人员与董事长分任实现“三权分离” | 第39-40页 |
·加强和完善公司监事制度 | 第40-44页 |
·突出监事会的独立地位 | 第40-41页 |
·完善任职资格及构成比例 | 第41-42页 |
·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落实组织机构 | 第42页 |
·突出职工的主体地位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