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债券市场的交易成本与效率--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21页 |
一、研究主题 | 第11-15页 |
二、前人研究的简要回顾 | 第15-19页 |
三、本文主要观点 | 第19页 |
四、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 | 第21-38页 |
第一节 资本市场的效率 | 第21-24页 |
一、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效率 | 第21-22页 |
二、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 第22-23页 |
三、企业债券市场的效率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交易成本与经济效率 | 第24-31页 |
一、交易成本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 第24-27页 |
二、制度设计与交易成本的关系 | 第27-31页 |
第三节 资本结构理论的制度缺陷 | 第31-35页 |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31-33页 |
二、有关MM定理局限性的制度解释 | 第33-35页 |
第四节 企业债券市场效率分析的逻辑 | 第35-38页 |
一、企业债券市场的效率决定 | 第35-37页 |
二、企业债券市场的制度革新 | 第37-38页 |
第二章 企业债券市场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38-63页 |
第一节 企业债券市场的制度变迁 | 第38-42页 |
一、萌芽阶段(1984年—1986年) | 第38页 |
二、初步发展阶段(1987年—1992年) | 第38-39页 |
三、清理整顿阶段(1993年—1994年) | 第39-40页 |
四、恢复发展阶段(1995年-2000年) | 第40页 |
五、市场创新阶段(1998年至今) | 第40-42页 |
第二节 企业债券一级市场的效率 | 第42-51页 |
一、发行主体 | 第42页 |
二、发行规模 | 第42-45页 |
三、品种构成 | 第45-47页 |
四、发行定价 | 第47-48页 |
五、期限结构 | 第48-50页 |
六、信用评级 | 第50-51页 |
七、一级市场效率综合评价 | 第51页 |
第三节 企业债券二级市场的效率 | 第51-58页 |
一、市场规模及流动性 | 第51-53页 |
二、交易方式 | 第53-54页 |
三、交易手续费用率 | 第54-56页 |
四、信息批露 | 第56-57页 |
五、投资收益率曲线 | 第57-58页 |
第四节 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定价的效率 | 第58-63页 |
一、有关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要点 | 第58页 |
二、构建交易所企业债券收益率曲线 | 第58-59页 |
三、企业债券收益率分析 | 第59-63页 |
第三章 企业债券市场低效率的制度原因 | 第63-80页 |
第一节 行政主导的发行审批制度 | 第63-67页 |
一、发行管理制度的内容 | 第63-64页 |
二、注册制、核准制与审批制 | 第64页 |
三、审批制下的成本 | 第64-65页 |
四、一个借鉴:股票发行管理模式的制度变迁 | 第65-67页 |
第二节 缺乏弹性的发行定价制度 | 第67-71页 |
一、发行定价制度概述 | 第67-68页 |
二、现行定价制度的成本 | 第68-69页 |
三、一个借鉴:外币利率管理体制变迁 | 第69-71页 |
第三节 形式主义的信用评级制度 | 第71-74页 |
一、企业债评级的制度要求 | 第71-72页 |
二、评级方法的科学性 | 第72-73页 |
三、评级制度的制度缺陷 | 第73-74页 |
第四节 执行不力的信息批露制度 | 第74-77页 |
一、企业债券信息批露制度概况 | 第74-75页 |
二、信息批露不规范的现实 | 第75-76页 |
三、信息批露与信息成本 | 第76-77页 |
第五节 亟待创新的交易制度 | 第77-80页 |
一、交易主体分析 | 第77-78页 |
二、交易方式分析 | 第78-80页 |
第四章 企业债券市场的制度变革 | 第80-98页 |
第一节 制度变革的逻辑与内容 | 第80页 |
一、制度变革的逻辑 | 第80页 |
二、制度变革的内容 | 第80页 |
第二节 现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第80-85页 |
一、实行债券发行核准制 | 第80-82页 |
二、放松发行定价管制 | 第82-83页 |
三、严格信息批露制度 | 第83-84页 |
四、规范信用评级制度 | 第84-85页 |
第三节 发展债券投资基金 | 第85-88页 |
一、债券基金的特点 | 第85-86页 |
二、债券基金的国际发展经验 | 第86-87页 |
三、发展债券基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87页 |
四、债券基金的发展前景 | 第87-88页 |
第四节 推广企业债市场指数 | 第88-91页 |
一、企业债指数编制方式 | 第88-89页 |
二、企业债券指数的市场表现 | 第89页 |
三、指数编制对提高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积极意义 | 第89-91页 |
第五节 搞活企业债回购市场 | 第91-94页 |
一、企业债券回购业务概述 | 第91-92页 |
二、企业债回购的积极意义 | 第92-93页 |
三、企业债券回购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93-94页 |
第六节 发展企业债场外交易市场 | 第94-98页 |
一、场外交易市场概况 | 第94-95页 |
二、建立企业债券场外交易市场的要件 | 第95-96页 |
三、主交易商制度在企业债券市场的适用性 | 第96-98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后记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