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战略研究
第1章 导论 | 第1-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1.2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1.2.1 企业战略理论 | 第8-9页 |
1.2.2 紧缩战略理论 | 第9-15页 |
1.3 煤炭行业紧缩退出的实践经验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经验 | 第16页 |
1.3.2 我国煤炭行业几种成功的退出模式 | 第16-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国内外煤炭行业现状分析 | 第20-37页 |
2.1 世界主要国家煤炭行业发展的概况与特点 | 第20-21页 |
2.1.1 世界主要国家煤炭行业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2.1.2 世界煤炭行业发展的趋势 | 第21页 |
2.2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概况 | 第21-30页 |
2.2.1 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 第21-22页 |
2.2.2 我国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2.2.3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2.2.4 我国煤炭企业的改革历程 | 第29-30页 |
2.3 国有煤炭企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 第30-37页 |
2.3.1 税收负担过重 | 第30-32页 |
2.3.2 矿工生活艰苦,队伍不稳定 | 第32-33页 |
2.3.3 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 第33页 |
2.3.4 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 | 第33-34页 |
2.3.5 人才流失、人才结构不合理 | 第34-35页 |
2.3.6 产品单一、多经单位抗风险能力差 | 第35-37页 |
第3章 青峰煤矿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37-51页 |
3.1 青峰煤矿 PEST分析 | 第37-40页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第38-39页 |
3.1.2 经济环境 | 第39页 |
3.1.3 技术环境 | 第39-40页 |
3.1.4 社会文化环境 | 第40页 |
3.2 青峰煤矿竞争环境分析 | 第40-43页 |
3.2.1 来自新加入者的竞争 | 第41页 |
3.2.2 现有煤矿之间的竞争 | 第41-42页 |
3.2.3 来自替代品的竞争 | 第42页 |
3.2.4 来自煤炭用户的竞争 | 第42-43页 |
3.2.5 来自供方的竞争 | 第43页 |
3.3 青峰煤矿内部条件分析 | 第43-47页 |
3.3.1 煤炭资源条件 | 第43-45页 |
3.3.2 人力资源 | 第45-46页 |
3.3.3 财务状况 | 第46页 |
3.3.4 青峰煤矿的业务能力 | 第46-47页 |
3.4 青峰煤矿 SWOT分析 | 第47-51页 |
3.4.1 青峰煤矿的整体优势 | 第47-48页 |
3.4.2 青峰煤矿的主要劣势 | 第48-49页 |
3.4.3 存在的机会 | 第49-50页 |
3.4.4 面临的挑战 | 第50-51页 |
第4章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战略实施方案的选择 | 第51-64页 |
4.1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障碍分析 | 第51-54页 |
4.1.1 企业历史包袱沉重 | 第51-52页 |
4.1.2 资产的专用性很强,沉没成本较大 | 第52页 |
4.1.3 退出援助机制缺失 | 第52-53页 |
4.1.4 产权市场发育滞后 | 第53页 |
4.1.5 体制僵化、责权关系模糊 | 第53-54页 |
4.1.6 职工的心理障碍 | 第54页 |
4.2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方案选择的原则 | 第54-55页 |
4.2.1 人员安置最优原则 | 第54-55页 |
4.2.2 经济效益最佳原则 | 第55页 |
4.2.3 企业自身经济负担最小的原则 | 第55页 |
4.3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方案 | 第55-59页 |
4.3.1 青峰煤矿可选择退出方案的种类 | 第55-58页 |
4.3.2 青峰煤矿可供选择退出方案的搭配组合 | 第58-59页 |
4.4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方案评价 | 第59-62页 |
4.4.1 退出方案综合评价的内容 | 第59页 |
4.4.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59-60页 |
4.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0页 |
4.4.4 退出方案综合评价模型 | 第60-62页 |
4.5 紧缩退出战略选择 | 第62-64页 |
第5章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战略实施 | 第64-81页 |
5.1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战略目标与内容 | 第64页 |
5.1.1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战略目标 | 第64页 |
5.1.2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战略决策的内容 | 第64页 |
5.2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战略实施步骤 | 第64-69页 |
5.2.1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 第65-66页 |
5.2.2 实施政策性破产、重组 | 第66-67页 |
5.2.3 强化开采、加快收缩 | 第67页 |
5.2.4 发展非煤产业 | 第67-69页 |
5.3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战略实施的主要措施 | 第69-78页 |
5.3.1 调整组织结构 | 第70-72页 |
5.3.2 整合人力资源 | 第72-74页 |
5.3.3 筹措退出资金 | 第74-75页 |
5.3.4 完善激励机制 | 第75-78页 |
5.4 青峰煤矿紧缩退出战略实施的风险与防范 | 第78-81页 |
5.4.1 实施紧缩退出战略的风险种类 | 第78-79页 |
5.4.2 战略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79-81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1-84页 |
6.1 论文的结论 | 第81页 |
6.2 煤炭企业退出的政策建议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