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 | 第10-20页 |
第一节 世情的变化 | 第10-13页 |
一、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 第10-11页 |
二、 世界多极化 | 第11-12页 |
三、 经济全球化 | 第12页 |
四、 科技信息化 | 第12页 |
五、 世界上一些国家执政党地位的变化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情的变化 | 第13-16页 |
一、 改革开放给党的建设带来的影响 | 第13-14页 |
二、 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 第14-15页 |
三、 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 | 第15页 |
四、 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党情的变化 | 第16-20页 |
一、 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带来的挑战 | 第16-18页 |
二、 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 第18页 |
三、 一大批年轻的干部陆续走上领导岗位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加强党的建设,重塑党的形象和权威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党的建设概述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 第21-24页 |
一、 提出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 第21-22页 |
二、 提出思想建设中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 | 第22页 |
三、 思想建设的任务和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加强反腐败斗争,密切党群关系 | 第24-26页 |
一、 反对腐败,党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 第24-25页 |
二、 反对腐败,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 | 第25-26页 |
三、 反对腐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 第26页 |
第四节 做好清查、清理工作,纯洁党的队伍 | 第26-28页 |
一、 开展清查、清理工作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二、 清查、清理工作的开展 | 第27页 |
三、 发展党员要注重质量 | 第27-28页 |
第五节 党的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 第28-30页 |
一、 社会主义中国顶住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 | 第28-29页 |
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 第29页 |
三、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 第30-40页 |
第一节 党的建设总目标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 第30-32页 |
一、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 第30页 |
二、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 第30-31页 |
三、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第32-34页 |
一、 落实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 | 第32-33页 |
二、 提出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和廉政建设 | 第34-37页 |
一、 党风和廉政建设的举措 | 第34-35页 |
二、 充分认识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 第35页 |
三、 反对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 第35-37页 |
第四节 党的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 第37-40页 |
一、 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 第38页 |
二、 祖国统一取得重大进展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三讲”和“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发展 | 第40-55页 |
第一节 “三讲”教育: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 | 第40-47页 |
一、 “三讲”教育的提出及内容 | 第40-44页 |
二、 “三讲”的全面展开 | 第44-46页 |
三、 “三讲”教育的主要成果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 第47-53页 |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 第47-48页 |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地位 | 第48-52页 |
三、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三讲”和“三个代表”促进了社会主义发展 | 第53-55页 |
一、 经济和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 第53-54页 |
二、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