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制造工艺论文--飞机制造论文

面向复杂产品的工业CT图像重建与分析技术

第一章 绪论第1-27页
   ·探索物体的内部结构第12-13页
   ·应用背景分析第13-17页
     ·CT技术在工业界的应用——ICT概述第13-14页
     ·基于ICT的产品反求第14-16页
     ·基于ICT的无损检测第16-17页
   ·研究意义及课题背景第17-19页
     ·研究意义第17-18页
     ·课题背景第18-19页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9-23页
     ·关键技术分析第19-22页
     ·基本研究思路第22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第23-26页
   ·论文逻辑结构及章节安排第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面向装配体的ICT投影仿真第27-45页
   ·引言第27页
   ·ICT投影成像原理第27-2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章研究内容第28-31页
     ·研究意义第28-2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9-30页
     ·本章研究内容第30-31页
   ·仿真系统建模第31-36页
     ·仿真原理概述第31页
     ·ICT系统的基本数学模型第31-32页
     ·面向对象的仿真建模第32页
     ·射线源建模第32-33页
     ·探测器建模第33-34页
     ·面向装配体的检测样本建模第34-36页
   ·仿真流程及关键算法第36-41页
     ·仿真的数据流程第36-38页
     ·仿真的程序流程第38-39页
     ·射线与装配体样本相交分析第39-41页
   ·仿真系统实现第41-44页
     ·装配体CAD模型与辅助文件定义第41-42页
     ·仿真环境参数设置第42-43页
     ·投影图像仿真生成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由不完全投影重建二维切片第45-67页
   ·引言第45-46页
   ·相关研究工作与本章研究内容第46-52页
     ·不完全投影问题分析第46-47页
     ·物体断面成像原理与经典算法分析第47-51页
     ·研究意义及现状第51-52页
     ·本章研究内容及解决方案第52页
   ·中空型不完全投影的重建第52-55页
     ·问题分析第52-53页
     ·射线补充法重建图像第53-54页
     ·重建结果第54-55页
   ·稀疏视角型不完全投影的重建第55-61页
     ·问题分析第55-56页
     ·两层级联神经网络重建图像第56-59页
     ·重建结果第59-61页
   ·限制视角型不完全投影的重建第61-66页
     ·问题分析第61-62页
     ·基于遗传算法的图像重建第62-65页
     ·重建结果第65-66页
   ·复合型不完全投影的重建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装配体分解及装配关系识别第67-86页
   ·引言第67-68页
   ·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分析第68-72页
     ·装配体分解的相关技术第68-70页
     ·装配关系识别第70-71页
     ·本文解决方案第71-72页
   ·前置处理第72-76页
     ·几个定义第72-74页
     ·建立灰度轮廓树及轮廓森林第74-76页
   ·面向目标零件的装配体分解方法第76-83页
     ·目标区域的循环分解第76-79页
     ·设置分解阈值及待分解的轮廓区域第79页
     ·寻找连通分支第79-80页
     ·精确拾取目标零件第80-81页
     ·分解后置处理第81-82页
     ·零件分解结果显示第82-83页
   ·装配关系识别及表示第83-85页
     ·基于灰度轮廓树建立零件切片树第83-84页
     ·装配关系识别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由切片轮廓组重建三维表面第86-106页
   ·引言第86页
   ·切片级重建过程及本章研究内容第86-88页
     ·切片级三维重建第86-87页
     ·本章研究内容第87-88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第88-91页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88-90页
     ·本文解决方案第90-91页
   ·层间轮廓的匹配拼接第91-103页
     ·轮廓森林的约束机制第91-92页
     ·在轮廓上插入重叠点第92-93页
     ·整体轮廓的层间匹配与拼接第93-97页
     ·面向局部轮廓段的层间匹配与拼接第97-99页
     ·基于整体投影的分叉部位三角化拼接第99-102页
     ·未匹配区域的后置处理第102-103页
   ·应用实例第103-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零件三维特征识别与表示第106-125页
   ·引言第106-107页
   ·相关技术及本章研究内容第107-112页
     ·特征及特征识别技术第107-108页
     ·专家系统及其实现策略第108-1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解决方案第110-112页
   ·基于知识的三维特征识别第112-121页
     ·三维特征知识库的构建与维护第112-116页
     ·基于知识的三维特征识别第116-117页
     ·复杂三维特征的识别第117-120页
     ·三维特征的布尔组合与表示第120-121页
   ·基于XML的特征体表示第121-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第七章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25-134页
   ·引言第125页
   ·原型系统的设计第125-128页
     ·功能要求第125-126页
     ·模块划分第126-128页
     ·结构设计第128页
   ·原型系统的实现技术第128-130页
     ·动态库的设计与实现第128-130页
     ·基于VTK的显示模块第130页
   ·开发结果第130-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134-138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134-136页
   ·论文创新点第136页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思考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9页
附录: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主要成绩第149-151页
 1.发表论文第149-150页
 2.参与课题第150页
 3.所获奖励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第152页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长安光头山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下一篇: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识别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