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一、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设计 | 第7-14页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7-8页 |
(二) 问题的精致化 | 第8-10页 |
(三) 研究构思与设计 | 第10-13页 |
1 、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2 、 研究资料的搜集与说明 | 第10-12页 |
3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4 、 研究资料的二次阅读、呈现与分析 | 第12页 |
5 、 分析框架 | 第12-13页 |
(四) 研究伦理 | 第13-14页 |
二、 相关理论资源 | 第14-22页 |
(一) 宏观理论背景 | 第14-17页 |
1 、 早期的社会化理论研究及其后续 | 第14-16页 |
2 、 生命历程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二) 直接理论资源 | 第17-20页 |
1 、 “青年”概念的凸显与青年过渡问题的产生 | 第17-19页 |
2 、 青年过渡理论研究 | 第19-20页 |
(三) 相关的应用研究 | 第20-22页 |
1 、 经典应用研究--芝加哥学派对移民问题的研究 | 第20-21页 |
2 、 其他相关应用研究 | 第21-22页 |
三、 一项个案研究 | 第22-49页 |
(一) 个案描述 | 第24-27页 |
(二) 个案的呈现与分析 | 第27-49页 |
1 、 网络讨论版的建立与延续--一个集体行为 | 第27-29页 |
2 、 网络讨论版的整体状态与发展趋势 | 第29-32页 |
3 、 讨论主题的分类与频次 | 第32-49页 |
四、 个案呈现后的解读与理论构建 | 第49-60页 |
(一) “青年过渡”阶段的心态及特点 | 第49-54页 |
1 、 回忆的行为--过渡心态的确认 | 第50-51页 |
2 、 回忆内容的逻辑建构--过渡心态的呈现 | 第51-52页 |
3 、 回忆的功能 | 第52-53页 |
4 、 个体对待回忆不同的态度 | 第53-54页 |
(二) “青年过渡”中的关键问题 | 第54-57页 |
1 、 工作之前对未来工作的体认 | 第55页 |
2 、 工作之后对当下工作的感悟 | 第55-56页 |
3 、 “青年过渡”关键问题的确认 | 第56-57页 |
(三) 解决问题的机制--自主选择的过渡策略 | 第57-60页 |
五、 结论与反思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