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LY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问题研究——财务分析及财务体系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1 LY公司之概况及SOFT分析 | 第14-26页 |
·LY公司的发展 | 第14-15页 |
·由政府成立成都市LY办公室 | 第14页 |
·LY公司初步成立 | 第14页 |
·第一次体制改革 | 第14页 |
·成立城北客运中心 | 第14页 |
·成立LY货运分公司 | 第14页 |
·成立LY旅行社 | 第14-15页 |
·成立LY公司集装箱分公司 | 第15页 |
·公司成熟 | 第15页 |
·投资汽车租赁行业 | 第15页 |
·成立温江货运公司 | 第15页 |
·公司第二次体制改革 | 第15页 |
·公司停滞与奋发举措 | 第15-17页 |
·第三次体制改革 | 第15-16页 |
·短短几年的投资 | 第16-17页 |
·公司组织架构 | 第17页 |
·LY公司的性质 | 第17-18页 |
·充分性竞争与一般性竞争 | 第17-18页 |
·行业性质 | 第18页 |
·体制性质 | 第18页 |
·各分公司SOFT分析 | 第18-26页 |
·城北客运中心 | 第18-21页 |
·集装箱物流公司 | 第21-22页 |
·零担快件物流公司 | 第22-23页 |
·LY旅行社 | 第23-24页 |
·安通汽车租赁公司 | 第24页 |
·温江货运公司 | 第24页 |
·四川交运旅游运业有限公司LY分公司 | 第24-25页 |
·合资公司分析 | 第25-26页 |
2 LY公司的财务状况 | 第26-41页 |
·利润趋势变化 | 第26-29页 |
·1990年利润比较 | 第26页 |
·1996年利润比较 | 第26-27页 |
·1990年至2003年利润的趋势 | 第27-29页 |
·LY公司最近三年的财务状况 | 第29-36页 |
·2001年至2003年的利润表 | 第29-32页 |
·概括性的资产负债表 | 第32-34页 |
·概括性的现金流量表 | 第34-36页 |
·比率指标分析 | 第36-41页 |
·简单的综合表 | 第36-37页 |
·权益比率指标表 | 第37页 |
·各种能力的状况比率表 | 第37-39页 |
·概括性的成本费用构成表 | 第39-41页 |
3 LY公司的财务体系 | 第41-62页 |
·公司管理体制 | 第41-49页 |
·权力机构 | 第41页 |
·财务体制基本框架 | 第41-42页 |
·利润核算制度 | 第42页 |
·成本费用核算制度 | 第42-44页 |
·资金管理制度 | 第44-46页 |
·对外投资制度 | 第46-48页 |
·财务预决算制度 | 第48-49页 |
·LY公司财务控制体系的不足 | 第49-62页 |
·权力机构和组织机构的弊端 | 第49-50页 |
·财务管理控制的缺位 | 第50-51页 |
·公司财务战略目标的模糊 | 第51页 |
·经济目标责任制的弊端 | 第51-54页 |
·应收账款控制的问题 | 第54-55页 |
·资金控制的问题 | 第55页 |
·票据管理控制的问题 | 第55-56页 |
·投资体系的分析 | 第56-60页 |
·LY公司欠缺真正的全面预算制度 | 第60-62页 |
4 LY公司财务控制体系的优化研究 | 第62-88页 |
·财务体系的理论 | 第62-65页 |
·全面预算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62-63页 |
·耗散结构理论概要 | 第63-65页 |
·LY公司的财务控制体系的框架 | 第65-68页 |
·公司的目标 | 第65-67页 |
·公司三权分立的制衡结构 | 第67-68页 |
·LY公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 | 第68-75页 |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 第68-69页 |
·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 | 第69-70页 |
·控制体系 | 第70-71页 |
·预算的构成 | 第71-75页 |
·现金流量控制 | 第75-80页 |
·强化结算中心集中控制管理 | 第75-76页 |
·优化流动资金占用管理 | 第76页 |
·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 | 第76-78页 |
·资金利用的分析 | 第78-80页 |
·投资体系 | 第80-83页 |
·三级评审 | 第80-82页 |
·项目监控 | 第82页 |
·项目评估和考核 | 第82-83页 |
·建立财务信息化的控制系统 | 第83-88页 |
·基础工作 | 第83-85页 |
·功能实现 | 第85页 |
·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构成 | 第85-88页 |
后记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