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图像轮廓线压缩方法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1页
 1.1 图像压缩必要性和广泛应用第8-9页
 1.2 图像压缩尚存在的问题第9-10页
 1.3 本文主要的工作第10页
 1.4 本文章节的组织结构第10-11页
第二章 图像压缩理论第11-26页
 2.1 图像压缩的基本理论第11-18页
  2.1.1 压缩的必要性第11页
  2.1.2 压缩的可能性第11-12页
  2.1.3 压缩原理第12-13页
  2.1.4 压缩标准第13-18页
 2.2 图像压缩方法第18-24页
  2.2.1 行程编码第18页
  2.2.2 LZW编码第18-19页
  2.2.3 消息的信息量第19-21页
  2.2.4 哈夫曼编码第21页
  2.2.5 矢量量化第21-22页
  2.2.6 变换编码第22-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图像二值化第26-31页
 3.1 全局阈值法第26-29页
  3.1.1 平均灰度阈值法第26页
  3.1.2 OTSU方法第26-27页
  3.1.3 数学期望法第27页
  3.1.4 直方图方法第27-29页
 3.2 局部阈值法第29页
 3.3 灰度值的自适应二值化第29-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图像分割第31-38页
 4.1 图像分割定义第31-32页
 4.2 图像分割方法第32-34页
  4.2.1 边缘检测方法第32-33页
  4.2.2 阈值分割第33页
  4.2.3 区域增长技术第33-34页
  4.2.4 基于神经网络的图象分割技术第34页
 4.3 四叉树结构第34-37页
 4.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五章 伸长小波方法第38-45页
 5.1 伸长小波第38-40页
  5.1.1 伸长小波字典第38-40页
  5.1.2 伸长小波预测第40页
 5.2 Donoho的CART算法第40-42页
  5.2.1 伸长小波分解第40-41页
  5.2.2 伸长小波重构第41-42页
 5.3 Romberg等的改进算法第42-43页
 5.4 本文的改进算法第43页
 5.5 实验结果第43-44页
 5.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磨粒分析的磨损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试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