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5-6页 |
一、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内涵及其价值取向 | 第6-16页 |
(一)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内涵 | 第6-9页 |
1 、 上市公司收购相关概念阐述 | 第6-8页 |
2 、 中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内涵的演变 | 第8-9页 |
(二) 上市公司收购的分类 | 第9-10页 |
(三) 上市公司收购的动因 | 第10-16页 |
1 、 上市公司收购的经济动因--公司利益最大化 | 第10-11页 |
2 、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动因--公司外部治理的有效方式 | 第11-14页 |
3 、 敌意收购--最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模式 | 第14-16页 |
二、 控股股东的权利与义务 | 第16-22页 |
(一) 控股股东的权利--对出售控制股份溢价的所有权 | 第16-17页 |
(二) 控股股东的义务--谨慎义务 | 第17-22页 |
1 、 股东负有谨慎义务的原因 | 第17-18页 |
2 、 股东负有谨慎义务的法律特征 | 第18-19页 |
3 、 股东负有谨慎义务的法律界限 | 第19-20页 |
4 、 股东负有谨慎义务的具体内容 | 第20-21页 |
5 、 股东违反谨慎义务的救济措施 | 第21-22页 |
三、 目标公司管理层的权力与义务 | 第22-39页 |
(一) 管理层的权力--反收购决定权 | 第22-29页 |
1 、 英国反收购活动中管理层权力的立法规定 | 第23-24页 |
2 、 美国反收购活动中管理层权力的立法规定 | 第24-26页 |
3 、 评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9页 |
(二) 管理层的义务--信息披露义务 | 第29-39页 |
1 、 信息披露制度合理性剖析 | 第29-31页 |
2 、 持股预警信息披露制度 | 第31-34页 |
3 、 全面收购信息披露制度 | 第34-37页 |
4 、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合理设计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参考书目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