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1. 导论 | 第1-34页 |
| ·主题提出 | 第18-20页 |
| ·现状评述 | 第20-25页 |
| ·目标设定 | 第25-26页 |
| ·内容安排 | 第26-30页 |
| ·概念界定 | 第30-34页 |
| 2. 中国结构演进特征 | 第34-70页 |
| ·历史演进轨迹 | 第34-41页 |
| ·结构升级效果 | 第41-56页 |
| ·结构升级环境 | 第56-58页 |
| ·结构生态效应 | 第58-59页 |
| ·结构外向特征 | 第59-62页 |
| ·现行结构特征 | 第62-70页 |
| 3. 全球结构演进趋势 | 第70-82页 |
| ·产业转移全球化 | 第70-72页 |
| ·结构升级全球化 | 第72-75页 |
| ·产业发展融合化 | 第75-77页 |
| ·产业结构绿色化 | 第77-78页 |
| ·产业结构知识化 | 第78-80页 |
| ·军民结合全球化 | 第80-82页 |
| 4. 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 第82-94页 |
| ·整体性 | 第82-84页 |
| ·层级性 | 第84-86页 |
| ·开放性 | 第86-88页 |
| ·动态性 | 第88-89页 |
| ·灰色性 | 第89-90页 |
| ·适时性 | 第90-92页 |
| ·效益性 | 第92-94页 |
| 5. 产业结构升级方向 | 第94-111页 |
| ·结构协调化 | 第94-99页 |
| ·结构高度化 | 第99-101页 |
| ·升级方向设计 | 第101-111页 |
| 6. 确定产业优势序列 | 第111-123页 |
| ·产业序列的灰关联模型 | 第112-116页 |
| ·子系统的总体依存趋势 | 第116-118页 |
| ·确定子系统间依存趋势 | 第118-119页 |
| ·灰关联模型的应用研究 | 第119-123页 |
| 7. 产业结构系统评价 | 第123-140页 |
|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123-124页 |
| ·创新能力系统评价 | 第124-128页 |
| ·升级效果系统评价 | 第128-134页 |
| ·建立系统评价模型 | 第134-138页 |
| ·灰评估模型的应用 | 第138-140页 |
| 8. 产业结构系统优化 | 第140-164页 |
|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产业创新效率 | 第140-145页 |
| ·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 第145-151页 |
| ·立足动态比较优势,实现产业技术跨越 | 第151-164页 |
| 主要的中外文参考文献 | 第164-169页 |
| 附录 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 | 第169-170页 |
| 后 记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