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鳔鳅鮀的年龄与生长、繁殖生物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15页 |
·生物学研究方法 | 第9-13页 |
·年龄与生长 | 第9-10页 |
·直接观察法 | 第9页 |
·渔获物体长分析法 | 第9页 |
·钙化组织分析法 | 第9-10页 |
·年龄与生长的定量描述 | 第10页 |
·食性 | 第10-11页 |
·定性研究 | 第11页 |
·定量研究 | 第11页 |
·繁殖生物学 | 第11-13页 |
·初次性成熟年龄及其大小 | 第11-12页 |
·繁殖期 | 第12页 |
·产卵类型 | 第12页 |
·卵径和繁殖力 | 第12-13页 |
·长江流域特有鱼类的生活史特性对生境的适应 | 第13-14页 |
·鱼类分布与生境的适应性 | 第13页 |
·影响长江特有鱼类生境的因素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年龄与生长 | 第15-29页 |
·引言 | 第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材料收集 | 第15页 |
·材料处理 | 第15-16页 |
·数据处理 | 第16-17页 |
·研究结果 | 第17-24页 |
·年轮特征 | 第17-18页 |
·鳞片 | 第17-18页 |
·脊椎骨 | 第18页 |
·脊椎骨与鳞片年龄鉴定的符合率 | 第18-19页 |
·鳞片的年轮形成周期与时间 | 第19-20页 |
·年龄组成 | 第20-21页 |
·生长 | 第21-24页 |
·体长-鳞径关系与生长退算 | 第21-22页 |
·体重与体长的关系 | 第22-23页 |
·生长方程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9页 |
·关于异鳔鳅鮀的年龄鉴定 | 第24-25页 |
·关于异鳔鳅鮀的年轮形成时期 | 第25页 |
·关于异鳔鳅鮀的合理捕捞 | 第25-29页 |
第三章 繁殖生物学 | 第29-51页 |
·引言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研究结果 | 第30-44页 |
·繁殖群体 | 第30-32页 |
·副性征与性比 | 第30-31页 |
·性成熟年龄与个体大小 | 第31页 |
·繁殖群体的年龄组成 | 第31-32页 |
·生殖周期 | 第32-35页 |
·雄性 | 第32-33页 |
·雌性 | 第33-35页 |
·繁殖期与产卵类型 | 第35-38页 |
·成熟系数GSI | 第35-37页 |
·卵径 | 第37-38页 |
·性腺发育 | 第38页 |
·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 | 第38-44页 |
·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 第38页 |
·个体繁殖力与各生物学指标的相关分析及其回归方程 | 第38-43页 |
·个体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51页 |
·性成熟年龄和个体大小 | 第44页 |
·繁殖期和产卵类型 | 第44-45页 |
·个体繁殖力 | 第45页 |
·影响繁殖的可能因素 | 第45-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