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的基础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39页 |
一、 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8-28页 |
(一) 血管性痴呆的历史回顾 | 第8-9页 |
(二) 血管性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9页 |
(三)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四) 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五) 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 第16-18页 |
(六) 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学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七) 血管性痴呆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八)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概况 | 第20-25页 |
(九)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研究进 | 第25-28页 |
二、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 第28-39页 |
(一)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认识的历史沿革 | 第28-29页 |
(二) 中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9-31页 |
(三) 中医学对血管性痴呆辨证施治的认识 | 第31-32页 |
(四) 中医学对血管性痴呆治法方药的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五)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 第35-39页 |
实验研究 | 第39-53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39-46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40-46页 |
二、 实验结果 | 第46-53页 |
(一) 行为学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二) 形态学检测结果 | 第47-48页 |
(三) c-fos m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四) c-fos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第49页 |
(五) Bcl-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第49-50页 |
(六) Bax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第50-51页 |
(七)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Tunel法) | 第51-52页 |
(八) SS、AChE检测结果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63页 |
一、 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53-54页 |
二、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依据 | 第54-56页 |
三、 选穴依据 | 第56页 |
四、 指标评价与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五、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探讨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图 | 第69-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