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发展走向研究

1 绪论第1-15页
   ·“中国化”与“发展走向”的概念与含义第8-9页
   ·观点争鸣第9-12页
   ·研究意义第12-15页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考察第15-21页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第15-1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第15-16页
     ·毛泽东哲学思想第16-17页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第17-19页
   ·“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第19-21页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背景分析第21-27页
   ·理论背景第21-2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第21页
     ·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发展第21-22页
     ·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第22-2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第24-27页
     ·当代世界的基本特点第24-25页
     ·当代西方社会发展趋势第25页
     ·当代中国社会背景第25-27页
4 回归生活世界--当代哲学的基本精神第27-34页
   ·生活世界的哲学界定第27-29页
     ·生活世界的概念第27-28页
     ·生活世界的构成第28页
     ·生活世界与哲学的关系第28-29页
   ·哲学基本精神的转换第29-31页
     ·近代西方哲学的困境第29-30页
     ·现代西方哲学视野的转换第30-3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性第31-3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生活世界的理解第31-32页
     ·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意义第32-34页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走向第34-46页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第34-36页
     ·实践的概念第34-35页
     ·生活世界的实践本性第35-3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第36页
   ·人学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第36-38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回归第36-37页
     ·当代中国关注“人”的深层动因分析第37-38页
   ·价值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热点第38-40页
     ·价值哲学在我国兴起的原因第38-39页
     ·价值是生活世界的内在尺度第39-40页
   ·对文化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要课题第40-42页
     ·文化就是人化第40页
     ·文化与实践的关系第40-41页
     ·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第41-42页
   ·科技与社会的深层哲学反思第42-46页
     ·科技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第42-43页
     ·科技哲学是对生活世界的回归第43页
     ·马克思主义对科技的关注与反思第43-46页
6 展望:走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46-5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仍具时代意义第46-4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与机遇第47-4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第47-4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机遇第48-49页
   ·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注释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正常色散介质中双脉冲的传输问题及低频表面波的非线性声光效应
下一篇:KDD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