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Oryza sativa L.)耐冷性的QTL初步分析
| 前言 | 第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 1 分子标记 | 第12-16页 |
| ·RFLP标记 | 第13页 |
| ·SSR标记 | 第13-14页 |
| ·AFLP标记 | 第14-15页 |
| ·SNP标记 | 第15-16页 |
| ·检测未知SNP | 第15页 |
| ·筛查已知SNP | 第15-16页 |
| 2 水稻遗传图谱 | 第16-18页 |
| ·经典遗传图谱 | 第17页 |
| ·分子遗传图谱 | 第17-18页 |
| 3 水稻耐冷性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水稻耐冷性的遗传机理 | 第18-19页 |
| ·水稻耐冷性的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 ·质量性状基因定位 | 第19-20页 |
|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 第20-21页 |
| ·耐冷性定位 | 第21-22页 |
| 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2-23页 |
| 5 水稻图位克隆 | 第23-24页 |
| 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 ·耐冷性鉴定方法 | 第25-26页 |
| ·芽期鉴定 | 第25-26页 |
| ·田间耐冷性鉴定 | 第26页 |
| ·田间自然鉴定 | 第26页 |
| ·SSR标记分析 | 第26-29页 |
| ·DNA提取 | 第26-27页 |
| ·SSR标记 | 第27-29页 |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 ·各性状在北京和吉林两地的表现 | 第29页 |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9-30页 |
| ·试验流程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47页 |
| 1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1-33页 |
| ·引物的筛选 | 第31页 |
| ·SSR标记位点在群体中的分离情况 | 第31页 |
|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1-33页 |
| 2 水稻耐冷性遗传分析 | 第33-40页 |
| ·水稻芽期耐冷性遗传分析 | 第33-34页 |
| ·芽期亲本耐冷性鉴定 | 第33-34页 |
| ·芽期F_3系统群耐冷性遗传变异分析 | 第34页 |
| ·与水稻耐冷性有关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34-40页 |
| ·与水稻耐冷性有关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34-35页 |
| ·与水稻耐冷有关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 第35-37页 |
| ·与水稻耐冷有关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37-40页 |
| 3 耐冷性的QTL分析 | 第40-47页 |
| ·水稻芽期耐冷性QTL分析 | 第40页 |
| ·在冷水处理下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 第40-42页 |
|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耐冷性指数的QTL分析 | 第42-47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 附表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