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摘要 | 第1-5页 |
前言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语:立题依据及其意义--为什么比? | 第6-15页 |
第一节 新时期语文教育的处境--困惑与谴责 | 第6-12页 |
第二节 两个时期语文教育的内在联系--源与流 | 第12-14页 |
第三节 语文教育的地位--语言、语文与人、教育、社会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前期语文教育思想--苦难中的艰辛探索 | 第15-31页 |
第一节 痛苦而艰难的社会和教育现代化进程 | 第16-18页 |
第二节 语言、文学和语文现代化运动 | 第18-22页 |
第三节 语文教育思想 | 第22-31页 |
第三章 新时期语文教育思想--步履艰难的思想解放 | 第31-47页 |
第一节 社会与教育背景--变化与活力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语言、文学和语文发展状况--现代化的深入 | 第33-38页 |
第三节 语文教育思想 | 第38-47页 |
第四章 二十世纪前期与新时期语文教育思想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 第47-59页 |
第一节 两个时期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比较及分析 | 第47-53页 |
第二节 经验与教训 | 第53-55页 |
第三节 语文的主体性、教育的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 | 第55-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引文注解 | 第60-63页 |
参考书目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