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电主轴交流调速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课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机床电主轴调速系统的基本特点 | 第9-10页 |
·数字控制技术和传动系统控制器 | 第10-12页 |
·数字控制技术 | 第10-11页 |
·交流传动系统控制器 | 第11-12页 |
·国内外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水平 | 第12-13页 |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最新研究动向 | 第13-16页 |
·电动机数学模型分析方法的发展 | 第13-14页 |
·智能控制理论的引入 | 第14-15页 |
·人工智能技术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第2章 PMSM矢量控制系统电流控制策略 | 第18-30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PMSM矢量变换的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方案的确定 | 第22-27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折速度 | 第22-24页 |
·系统弱磁控制 | 第24-27页 |
·普通弱磁控制 | 第25-26页 |
·最大输出功率弱磁控制 | 第26-27页 |
·电流空间电压矢量控制 | 第27-29页 |
·引言 | 第27页 |
·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的PWM方法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 第30-50页 |
·引言 | 第30页 |
·选择神经网络输入量的方法 | 第30-33页 |
·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神经网络PID模型 | 第33-37页 |
·BP单神经元模型 | 第33-34页 |
·神经元PID控制器 | 第34-36页 |
·神经元PID自适应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 | 第36-37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递规神经网络电流控制器 | 第37-42页 |
·系统模型辨识 | 第37-39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NARMA系统辨识 | 第39-40页 |
·神经网络自适应电流控制器 | 第40-42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神经网络自适应矢量控制系统 | 第42-49页 |
·系统的构成 | 第42-43页 |
·系统的仿真 | 第43页 |
·系统的实现 | 第43-44页 |
·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基于工控机的全数字交流调速系统硬件设计 | 第50-65页 |
·引言 | 第50-52页 |
·全数字交流调速系统总体结构 | 第50-51页 |
·本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51-52页 |
·电流信号的采集和控制信号的输出电路 | 第52-55页 |
·A/D卡特性 | 第52-53页 |
·电流采样信号模拟量输入(A/D) | 第53-54页 |
·SPWM波的数字输出(DO) | 第54-55页 |
·PC-6503光隔离脉冲计数定时接口卡 | 第55-58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功能简介 | 第56页 |
·工作原理 | 第56-57页 |
·脉冲计数定时功能的使用与管理 | 第57-58页 |
·电流检测和处理电路 | 第58-59页 |
·PWM波的产生 | 第59页 |
·倍频倍数信号输出电路 | 第59-62页 |
·逆变器的保护电路 | 第62-63页 |
·系统试验结果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系统的控制软件设计 | 第65-72页 |
·引言 | 第65页 |
·编程语言采用TURBO C的原因及其简介 | 第65-66页 |
·控制软件的结构与功能程序的基本框架 | 第66-68页 |
·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68-71页 |
·速度信号计算模块 | 第68-69页 |
·键盘监控和显示模块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