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硬皮肿腿蜂性状鉴定及低温培育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7-12页 |
1.1 寄生蜂研究概况 | 第7-9页 |
1.2 寄生蜂选择育种 | 第9页 |
1.3 寄生蜂定向培育 | 第9-10页 |
1.4 寄生蜂的退化 | 第10页 |
1.5 昆虫低温生物学 | 第10-11页 |
1.6 川硬皮肿腿蜂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川硬皮肿腿蜂性状鉴定 | 第13-24页 |
1. 试验材料和主要仪器 | 第13-1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3页 |
1.2 试验仪器 | 第13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13-1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4-15页 |
2.1 接蜂方法 | 第14页 |
2.2 试验步骤 | 第14-15页 |
2.2.1 变异类型的观测 | 第14页 |
2.2.2 不同类型雌蜂接种观测 | 第14页 |
2.2.3 数据分析 | 第14-1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5-22页 |
3.1 测量性状的确定和初步观测到的变异类型 | 第15-16页 |
3.2 不同类型雌蜂的观测及分析结果 | 第16-22页 |
3.2.1 川硬皮肿腿蜂各测量性状的相关性 | 第16-19页 |
3.2.2 优良种蜂的性状鉴定结果 | 第19-21页 |
3.2.3 各相关性状与出蜂数量间的回归关系 | 第21-22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22-24页 |
4.1 结论 | 第22页 |
4.1.1 选择的测量性状 | 第22页 |
4.1.2 选择的优良种蜂类型 | 第22页 |
4.2 讨论 | 第22-24页 |
4.2.1 有翅雌蜂的应用价值 | 第23页 |
4.2.2 变异类型的确定 | 第23页 |
4.2.3 测量方法的缺陷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川硬皮肿腿蜂的低温培育 | 第24-40页 |
1. 试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 第2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1.2 试验仪器 | 第2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2.1 川硬皮肿腿蜂低温培育的温度选择 | 第24页 |
2.2 川硬皮肿腿蜂卵发育的低温探测 | 第24页 |
2.3 川硬皮肿腿蜂的低温培育 | 第24-25页 |
2.4 低温培育后的鉴定 | 第25-26页 |
2.4.1 高温接种 | 第25页 |
2.4.2 低温接种 | 第25页 |
2.4.3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2.4.4 性状检测 | 第25-26页 |
3. 结果及分析 | 第26-38页 |
3.1 川硬皮肿腿蜂低温培育结果 | 第26-31页 |
3.1.1 低温培育的选择温度 | 第26-27页 |
3.1.2 卵发育的最低温度 | 第27-28页 |
3.1.3 低温培育结果 | 第28-31页 |
3.2 低温培育的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性能 | 第31-38页 |
3.2.1 高温适应性 | 第31-34页 |
3.2.2 低温适应性 | 第34-36页 |
3.2.3 水分含量的变化 | 第36-38页 |
3.2.4 性状检测结果 | 第38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4.1 结论 | 第38页 |
4.1.1 低温培育结果 | 第38页 |
4.1.2 低温培育后的川硬皮肿腿蜂的性能 | 第38页 |
4.2 讨论 | 第38-40页 |
4.2.1 低温品系的进一步确定 | 第38-39页 |
4.2.2 水分含量变化的进一步测定 | 第39页 |
4.2.3 大田放蜂试验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英文摘要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