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尔斯基长周期理论评析
论文摘要 | 第1-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长周期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14-26页 |
第一节 均势理论和海权论 | 第14-18页 |
第二节 周期理论 | 第18-23页 |
第三节 学习与进化理论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长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6-45页 |
第一节 循环与学习周期 | 第26-30页 |
第二节 世界领导国的条件 | 第30-35页 |
第三节 长周期与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的关系 | 第35-43页 |
第四节 世界政治在长周期中进化 | 第43-45页 |
第三章 长周期理论的特点和方法论特点 | 第45-61页 |
第一节 长周期理论的特点 | 第45-53页 |
第二节 长周期理论的分析方法 | 第53-61页 |
第四章 长周期理论的发展 | 第61-73页 |
第一节 中国和意大利存在长周期雏形 | 第61-70页 |
第二节 世界政治进化机制与长周期 | 第70-73页 |
第五章 长周期理论的影响 | 第73-82页 |
第一节 对罗伯特·吉尔平的影响 | 第74-75页 |
第二节 对马克·布罗利的影响 | 第75-77页 |
第三节 对理查德·罗斯克伦斯的影响 | 第77-81页 |
第四节 对约翰·埃肯伯瑞的影响 | 第81-82页 |
第六章 对长周期理论的评价 | 第82-97页 |
第一节 长周期理论的贡献 | 第83-87页 |
第二节 长周期理论的的缺陷 | 第87-97页 |
第七章 长周期理论与中国的崛起 | 第97-118页 |
第一节 莫德尔斯基对中国崛起的看法 | 第97-103页 |
第二节 长周期理论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 第103-108页 |
第三节 长周期理论对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启示 | 第108-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后记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