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高效半导体氧化物光催化剂的研究 | 第7-8页 |
1-2 纳米级光催化剂 | 第8-9页 |
1-3 纳米级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9-10页 |
1-4 掺杂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11页 |
1-5 半导体硫化物光催化剂 | 第11页 |
1-6 半导体微粒光催化降解水中染料 | 第1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锌、镉掺杂纳米级钛酸铅的制备及对活性翠蓝的光催化降解 | 第16-28页 |
2-1 前言 | 第1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6-17页 |
2.2.1 仪器及试剂 | 第16-17页 |
2.2.2 掺锌钛酸铅(PZT)和掺镉钛酸铅(PCT)的制备 | 第1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7-27页 |
2.3.1 PZT、PCT纳米晶的合成及表征 | 第17-20页 |
2.3.2 PZT、PCT的光催化活性 | 第20-27页 |
2.3.2.1 掺杂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2.2 掺杂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2.3 光照时间、吸附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2.4 溶液pH值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2.5 催化剂量及染料浓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钛酸铅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28-38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3.2.1 仪器及试剂 | 第28页 |
3.2.2 钛酸铅微粉的水热法制备 | 第28-29页 |
3.2.3 光降解脱色 | 第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3.3.1 钛酸铅微粉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3.3.2 钛酸铅微粉的光催化活性 | 第31-37页 |
3.3.2.1 不同条件下的时间曲线 | 第31-32页 |
3.3.2.2 活性翠蓝溶液光催化降解的吸收曲线 | 第32-33页 |
3.3.2.3 溶液pH值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4 催化剂量及染料浓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5 不同方法制备的钛酸铅催化活性比较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二硫·乙二胺合二锌(Ⅱ)配合物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染料降解研究 | 第38-45页 |
4.1 前言 | 第3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4.2.1 仪器及试剂 | 第38页 |
4.2.2 [(ZnS)_2(en)]_∞配位光催化剂的溶剂热制备 | 第38-3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4.3.1 [(ZnS)_2(en)]_∞配位光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39-41页 |
4.3.2 [(ZnS)_2(en)]_∞配位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