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1 糯玉米起源 | 第9页 |
2 国内外糯玉米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3 糯玉米的特征特性 | 第10-11页 |
4 糯玉米自交系选育方法 | 第11页 |
5 我国糯玉米产业化技术探讨 | 第11-12页 |
6 我国糯玉米产业化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培育优质高产杂交良种 | 第12页 |
·拓宽种质基础,扩大种质来源 | 第12-13页 |
·研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 第13页 |
·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技术 | 第13页 |
·重视糯质玉米加工产品开发与技术研究 | 第13-14页 |
7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湘彩糯玉2号多点生态适应性鉴定 | 第15-18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5-17页 |
·产量 | 第15页 |
·生育期、植株性状、果穗性状 | 第15-17页 |
3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湘彩糯玉2号制种技术研究 | 第18-22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1页 |
·亲本的基本特征特性 | 第18页 |
·密度对母本经济性状和制种产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不同密度对母本生育性状和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 第19-20页 |
·对生育性状的影响 | 第19页 |
·对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 第19-20页 |
·湘彩糯玉2号制种综合技术 | 第20-21页 |
3 小结 | 第21-22页 |
第四章 湘彩糯玉2号苗期生理特性研究 | 第22-27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可溶性糖的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可溶性糖含量差异 | 第24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 第24-25页 |
·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 第25-26页 |
3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五章 湘彩糯玉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 第27-34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27页 |
·田间管理 | 第27页 |
·测产与考种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密度对湘彩糯玉2号鲜穗产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密度对湘彩糯玉2号果穗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密度对湘彩糯玉2号种植效益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人工辅助措施对湘彩糯玉2号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不同人工辅助措施对湘彩糯玉2号穗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人工辅助措施对湘彩糯玉2号穗行数的影响 | 第30页 |
·不同人工辅助措施对湘彩糯玉2号行粒数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人工辅助措施对湘彩糯玉2号鲜穗重的影响 | 第31页 |
·湘彩糯玉2号品种特征特性归纳 | 第31-32页 |
·湘彩糯玉2号高产栽培技术 | 第32-33页 |
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4-36页 |
1 讨论 | 第34页 |
2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