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经济的伦理基础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选题由来及意义 | 第12-13页 |
| ·选题由来 | 第12-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 2 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循环经济 | 第15-19页 |
| ·循环经济概述 | 第15-17页 |
| ·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内涵 | 第15-16页 |
| ·循环经济的特征与实践 | 第16-17页 |
| ·循环经济的伦理观 | 第17-19页 |
| ·循坏经济与传统发展观 | 第17页 |
| ·循环经济的伦理要求 | 第17-19页 |
| 3 平衡与共存—生态伦理基础 | 第19-27页 |
| ·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19-21页 |
| ·生态危机引发伦理反思 | 第19-20页 |
| ·生态文明的产生 | 第20-21页 |
| ·循环经济产生的生态学基础 | 第21-23页 |
|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依据 | 第21-22页 |
| ·循环经济的工业生态学思想 | 第22-23页 |
| ·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意蕴 | 第23-27页 |
| ·生态伦理与循环经济思想 | 第23-25页 |
| ·循环经济的生态价值取向 | 第25-27页 |
| 4 竞争与发展—经济伦理基础 | 第27-35页 |
|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前提 | 第27-29页 |
| ·反思人与经济的关系 | 第27-28页 |
| ·稀缺要素的转移 | 第28页 |
| ·效率目标的变革 | 第28-29页 |
| ·制度主体角色定位与转换 | 第29-35页 |
| ·政府主体与市场化运作 | 第29-31页 |
| ·环境经营与利润最大化 | 第31-32页 |
| ·绿色消费与效用最大化 | 第32-35页 |
| 5 价值的杠杆—平衡生态与经济的发展 | 第35-40页 |
|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 | 第36-38页 |
| ·环境成本的内部化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