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本文的项目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 ·本课题预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13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 2 本体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15-26页 |
| ·本体的基本概念 | 第15-18页 |
| ·本体的定义 | 第15页 |
| ·本体的分类 | 第15-16页 |
| ·本体的组成和表示 | 第16-18页 |
| ·本体的构建工具 | 第18-19页 |
| ·OWL和语义推理技术 | 第19-26页 |
| ·OWL概述 | 第20页 |
| ·OWL的子语言 | 第20-21页 |
| ·OWL与描述逻辑 | 第21-23页 |
| ·OWL本体的成分 | 第23-26页 |
| 3 Jena语义网框架 | 第26-33页 |
| ·Jena功能介绍 | 第26页 |
| ·Jena的接口结构 | 第26-27页 |
| ·RDQL查询语言(RDQL Query Language) | 第27-28页 |
| ·Jena推理子系统(Reasoning Subsystem) | 第28-33页 |
| ·推理引擎的比较 | 第28-30页 |
| ·Jena的推理方式 | 第30页 |
| ·Jena的推理语法 | 第30-33页 |
| 4 症状的规范化 | 第33-36页 |
| ·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33-34页 |
| ·多词一义——定义别名 | 第33页 |
| ·组合症状——拆分 | 第33页 |
| ·补充症状——合并 | 第33-34页 |
| ·症状规范的流程 | 第34-36页 |
| 5 中医脾胃病本体的建立和存储 | 第36-53页 |
| ·领域本体构造遵循的规则 | 第36-37页 |
| ·本体的构建方法 | 第37页 |
| ·中医脾胃病本体的定义 | 第37-42页 |
| ·本体描述框架语言 | 第38-39页 |
| ·中医脾胃病本体类的具体定义 | 第39-42页 |
| ·利用Protégé构建中医脾胃病本体模型 | 第42-51页 |
| ·定义类及类的层次 | 第43-45页 |
| ·属性的定义 | 第45-46页 |
| ·本体定义的逻辑检验 | 第46-48页 |
| ·本体实例的建立 | 第48-51页 |
| ·中医脾胃病本体的存储 | 第51-53页 |
| 6 中医脾胃病本体推理实现 | 第53-72页 |
| ·诊断推理 | 第53-66页 |
| ·疾病的诊断过程定义 | 第55-57页 |
| ·诊断规则的表示 | 第57-58页 |
| ·系统推理通用规则 | 第58-59页 |
| ·自定义规则 | 第59-66页 |
| ·推理诊断的具体实现 | 第66-71页 |
| ·病例信息录入 | 第67页 |
| ·症状规范化 | 第67页 |
| ·疾病的诊断推理 | 第67-68页 |
| ·证候的诊断推理 | 第68页 |
| ·证候的贴近率计算 | 第68-69页 |
| ·治法、方药推理 | 第69页 |
| ·其它病例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7 结论 | 第72-74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2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