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公司面纱被允许揭开之后--浅谈走进我国司法实践的司法人人格否认

论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导言第12-13页
第一章 公司法人人格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述与关联第13-22页
 第一节 公司法人人格的制度内涵第13-17页
  一、公司法人人格蕴含的本质第13-15页
   (一) “公司”、“法人”、“人格”的单独涵义与联系第13-14页
   (二) 公司法人人格的法律本质第14-15页
  二、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特征第15-17页
   (一) 基础特征——独立的法律实体第15-16页
   (二) 核心特征——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第16页
   (三) 保障特征——有符合法定要求的独立财产第16页
   (四) 灵魂特征——公司独立责任与股东有限责任第16-17页
 第二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价值追求第17-21页
  一、公司人格否认提出的初衷第17-18页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法理支撑第18-21页
   (一) 运用衡平法原则的结果第20页
   (二) 法律最高价值的体现第20页
   (三) 公司社会责任的要求第20-21页
   (四) 法人制度发展并完善的必然第21页
 第三节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关系第21-22页
  一、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仍占据核心及基础地位第21-22页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仅限于一时、一事的无视、忽略第22页
第二章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步入我国立法的 路径与表现特征第22-31页
 第一节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形成路径第22-28页
  一、《民法通则》诚信原则的适用第22-23页
  二、国务院相关通知精神第23-24页
  三、最高院批复的诠释第24-25页
  四、执行程序规定的理念第25-26页
  五、司法解释和征求意见稿的价值导向第26-27页
   (一) 2002 年12 月的司法解释第26-27页
   (二) 最高院的征求意见稿第27页
  六、理论界的贡献第27-28页
 第二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法律特征第28-31页
  一、系对失衡利益关系的再调整,适用上具有补充性第28-29页
  二、以公司独立法人人格为逻辑前提第29页
  三、对公司人格暂时性、有条件的否认第29页
  四、涉及的法律关系为侵权性质的民事责任第29-31页
  五、实施滥用行为并承担后果的行为人身份限于股东第31页
第三章 实践中适用难点与解读第31-46页
 第一节 基本要件在实务中的难点与理解第31-40页
  一、主体要件第31-33页
   (一) 主张法人人格否认的公司债权人——原告第31页
   (二) 滥用公司独立法人人格的股东——被告第31-33页
   (三) 被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公司本身——也是主体第33页
  二、行为要件第33-38页
   (一) 公司资本不足导致公司人格不健全第34-36页
   (二) 公司与自然人股东、法人股东或与其他公司人格混同第36-37页
   (三) 关联交易或金蝉脱壳导致失衡第37-38页
   (四) 负清算义务股东的过错行为第38页
   (五) 恶意破产第38页
  三、结果要件第38-39页
   (一) “债权人”内涵第39页
   (二) “利益”的界定第39页
   (三) “严重”的程度第39页
  四、因果关系要件第39-40页
 第二节 责任性质辨明第40-46页
  一、对适用人格否认之责任性质的不同认识第40-41页
   (一) 无限责任论第41页
   (二) 补充责任论第41页
   (三) 无限连带责任论第41页
  二、对责任不同性质论的回应第41-46页
   (一) 关于无限责任论第41-42页
   (二) 关于补充责任论第42-43页
   (三) 关于连带责任论第43-46页
第四章 走入实践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第46-55页
 第一节 反思现实状况与适用原则第46-49页
  一、反思现状第46-48页
   (一) 反思现状之一:制定法缺陷第46-47页
   (二) 反思现状之二:执法者尴尬第47-48页
  二、适用中遵循的原则第48-49页
   (一) 公司“人格独立”及“责任有限”始终是基础第48页
   (二) 提起诉讼的主体应当适格,不得任意扩大第48页
   (三) 基于滥用而承担侵权责任的主体限于股东第48-49页
   (四) 区别对待积极股东与消极股东第49页
 第二节 从注意到完善第49-55页
  一、适用中的注意第49-51页
   (一) 处理好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与维护公司法人制度的关系第49页
   (二)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原则应限定在处理债权债务纠纷的诉讼中第49-50页
   (三) 准确界定证明标准是正确适用本规则的重要环节第50页
   (四) 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第50页
   (五) 新公司法司法解释(二)中的相关规定第50-51页
  二、进一步完善的思考第51-55页
   (一) 强化案例的指导作用第51页
   (二) 完善相关实体法规定并加快司法解释的研究和出台第51-52页
   (三) 建立社会诚信档案,强化司法与行政联动第52页
   (四) 强化行政部门的依法行政职能,规范行政机关对企业的监管职责第52-53页
   (五) 完善公司退出市场前的清算制度切实保障债权人利益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2-63页
后记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民事诉讼中心证过程的公开
下一篇:股权出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