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毛泽东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一)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 第13-14页 |
(二) 社会主义社会也是有矛盾的 | 第14-16页 |
(三)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第16-18页 |
二、毛泽东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与实践 | 第18-58页 |
(一) 构建和谐的政治局面 | 第18-31页 |
1. 民主:社会主义原则下和谐政治的基本原则 | 第18-21页 |
2. 多党合作:统一战线的背景下和谐政治的内在要求 | 第21-25页 |
3. 民族区域自治:多民族国家和谐政治的基本要求 | 第25-31页 |
(二) 促进和谐的经济发展 | 第31-37页 |
1. 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原则 | 第31-32页 |
2. 社会主义改造中和平赎买的方针 | 第32-35页 |
3. 《论十大关系》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 第35-36页 |
4. 四个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 | 第36-37页 |
(三) 推进和谐的文化建设 | 第37-44页 |
1. 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第38-41页 |
2. 坚持繁荣文化的“双百”方针 | 第41-44页 |
(四) 争取和谐的国际环境 | 第44-52页 |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 第44-47页 |
2. 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谐国际关系的基本策略 | 第47-52页 |
(五) 追求和谐的统一途径 | 第52-58页 |
1. 祖国统一是大原则 | 第52-54页 |
2. 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和平方针 | 第54页 |
3. 台湾由“武力解放”转向“和平解放” | 第54-55页 |
4. “一国两制”的初步构想 | 第55-58页 |
三、毛泽东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启示 | 第58-63页 |
(一) 必须坚持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 第58-59页 |
(二) 必须正确认识矛盾,避免忽视、掩盖矛盾和过度强调矛盾两种错误倾向 | 第59-60页 |
(三) 必须力求始终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 第60页 |
(四)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 第60-61页 |
(五) 必须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 第61-62页 |
(六) 必须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 | 第62-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