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一、研究的缘由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一) 培养模式 | 第14-15页 |
| (二) 研究生培养模式 | 第15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六、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 第17-18页 |
| (一) 培养目标 | 第17页 |
| (二) 培养过程 | 第17页 |
| (三) 课程设置 | 第17页 |
| (四) 质量管理 | 第17-18页 |
| (五) 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18页 |
| 二、影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实因素 | 第18-23页 |
| (一) 科技发展的促进 | 第18-19页 |
| (二) 知识经济的推动 | 第19-20页 |
| (三) 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美国研究生的学位类型 | 第23-25页 |
| 一、硕士学位 | 第23页 |
| 二、博士学位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演变 | 第25-30页 |
| 一、萌芽阶段 | 第25-26页 |
| 二、形成阶段 | 第26页 |
| 三、蓬勃发展阶段 | 第26-28页 |
| 四、改革探索阶段 | 第28-30页 |
| 第五章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30-39页 |
| 一、培养目标 | 第30页 |
| 二、培养过程 | 第30-34页 |
| 三、课程设置 | 第34-35页 |
| 四、质量管理 | 第35-39页 |
| 第六章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 第39-43页 |
| 一、培养目标多元化 | 第39页 |
| 二、培养过程专业化 | 第39-41页 |
| 三、课程设置灵活化 | 第41页 |
| 四、质量管理严格化 | 第41-42页 |
| 五、培养目的社会化 | 第42页 |
| 六、培养趋势国际化 | 第42-43页 |
| 第七章 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 | 第43-47页 |
| 一、实现多样化的培养目标 | 第43页 |
| 二、调整培养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 第43页 |
| 三、改革课程教学 | 第43-44页 |
| 四、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度 | 第44页 |
| 五、建立高校与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的机制 | 第44-45页 |
| 六、优化课程设置 | 第45页 |
| 七、提高研究生的质量管理水平 | 第45页 |
| 八、适应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趋势 | 第45-46页 |
| 九、为研究生学习创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 | 第46页 |
| 十、重点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注释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