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序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疼痛 | 第12-13页 |
·疼痛的产生机制 | 第12页 |
·疼痛的解剖生理学痛觉调制机制 | 第12-13页 |
·疼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 第13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及其在植物提取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在植物提取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 | 第15页 |
·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 | 第15-16页 |
·高良姜的研究 | 第16-17页 |
·高良姜主要化学成分 | 第16页 |
·高良姜的药理作用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高良姜药材的筛选及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 | 第19-24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19页 |
·仪器 | 第19页 |
·材料 | 第19页 |
·二苯基庚烷A 的含量测定 | 第19-23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高良姜DPH 提取物工艺研究 | 第24-31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24-25页 |
·仪器 | 第24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25-30页 |
·含量测定方法 | 第25-28页 |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进行富集 | 第28-3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高良姜DPH 提取物的成分分析 | 第31-35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色谱条件 | 第31页 |
·质谱条件 | 第31页 |
·供试品的制备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4-35页 |
第五章 高良姜DPH 提取物的质量控制研究 | 第35-38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35页 |
·仪器 | 第35页 |
·材料 | 第35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35-37页 |
·性状 | 第35页 |
·鉴别 | 第35-36页 |
·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7-38页 |
第六章 高良姜DPH 提取物的急性毒性研究和初步药效学研究 | 第38-44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38页 |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8页 |
·高良姜DPH 提取物的LD_(50) 试验 | 第38-40页 |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试验结果 | 第39-40页 |
·高良姜SFE 提取物的LD_(50) 试验 | 第40-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0页 |
·试验结果 | 第40-41页 |
·镇痛试验 | 第41-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1页 |
·试验结果 | 第41-4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3-44页 |
第七章 高良姜DPH 提取物凝胶剂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第44-61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44-45页 |
·材料 | 第44页 |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试验装置 | 第44-45页 |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5-48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5-48页 |
·主药研究 | 第48-50页 |
·溶解度的测定 | 第48页 |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48-50页 |
·辅料选择 | 第50-59页 |
·凝胶基质的优选 | 第50-52页 |
·接受液的选择 | 第52-54页 |
·载药量对DPH 凝胶剂透皮吸收的影响考察 | 第54-55页 |
·皮肤载药量对DPH 凝胶剂透皮吸收的影响考察 | 第55-56页 |
·渗透促进剂的选择 | 第56-58页 |
·DPH 凝胶剂处方优化 | 第58-5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9-61页 |
第八章 DPH 凝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 第61-70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61页 |
·仪器 | 第61页 |
·材料 | 第61页 |
·处方 | 第61页 |
·制法 | 第61-62页 |
·成品的质量控制研究 | 第62-69页 |
·性状检查 | 第62页 |
·鉴别 | 第62-63页 |
·检查 | 第63页 |
·总二苯基庚烷的含量测定 | 第63-66页 |
·初步稳定性考察 | 第66-6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9-70页 |
第九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创新点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