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静态导向标识系统研究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系统分析 | 第14-25页 |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界定 | 第14页 |
·国内外典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概况 | 第14-19页 |
·国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 | 第14-17页 |
·国内铁路综合客运枢纽 | 第17-19页 |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布局模式和系统组成 | 第19-22页 |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布局模式 | 第19-21页 |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系统组成 | 第21-22页 |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模式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9页 |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的界定 | 第25页 |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旅客特征分析 | 第26-30页 |
·客流结构特性 | 第26页 |
·旅客行为特性 | 第26-29页 |
·旅客出行要求 | 第29-30页 |
·旅客流线分析 | 第30-31页 |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需求分析 | 第3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方法 | 第39-61页 |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构成 | 第39-40页 |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原则 | 第40-42页 |
·一般性原则 | 第40-41页 |
·设计原则 | 第41-42页 |
·静态导向标识版面设计 | 第42-53页 |
·颜色 | 第42-46页 |
·图形 | 第46-48页 |
·文字 | 第48-50页 |
·版面形状和布局 | 第50-53页 |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组织和设置方法 | 第53-59页 |
·组织方法 | 第53-54页 |
·设置方法 | 第54-59页 |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实施方案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方案评价方法 | 第61-68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61-6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61页 |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1-64页 |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64-67页 |
·定性指标的量化 | 第64-65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5-66页 |
·多目标灰色关联投影综合评价法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案例分析 | 第68-80页 |
·南京南站枢纽概况 | 第68-69页 |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 | 第69-77页 |
·旅客流线分析 | 第69-71页 |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 | 第71-77页 |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方案评价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论文后续研究问题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