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基于“3S”技术的峨庄流域土壤侵蚀格局及动态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1. 引言第13-2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3s 技术概述第14-18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及其应用第14-15页
     ·遥感技术(RS)发展及应用第15-17页
     ·全球定位系统(GPS)发展及应用第17-18页
   ·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第18-24页
     ·国外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进展第18-20页
     ·国内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进展第20-24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4-28页
   ·地理位置第24页
   ·自然概况第24-26页
     ·地质第24-25页
     ·地形地貌第25页
     ·气候水文第25页
     ·土壤第25-26页
     ·生物资源第26页
   ·社会经济第26-27页
   ·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状况第27-28页
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8-31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8-30页
     ·信息源采集及数据处理第28页
     ·土壤侵蚀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解译第28-29页
       ·勾绘基本侵蚀图斑第28页
       ·人机交互解译影响土壤侵蚀的环境因子第28-29页
       ·选择评判模型,确定图斑侵蚀强度第29页
       ·野外实地验证第29页
     ·土壤侵蚀格局与动态分析第29页
     ·土壤侵蚀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分析第29-30页
   ·技术路线第30-31页
4 信息源采集与预处理第31-34页
   ·信息源采集第31页
     ·遥感数据第31页
     ·其它数据第31页
   ·信息源预处理第31-34页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第31-33页
     ·其他信息源预处理第33-34页
5 土壤侵蚀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解译第34-42页
   ·土地利用因子解译第34-35页
   ·植被盖度因子解译第35-38页
   ·坡度因子提取第38-39页
   ·土壤侵蚀强度解译第39-41页
   ·野外调查及验证第41-42页
6 结果与分析第42-92页
   ·峨庄流域土壤侵蚀格局第42-43页
     ·土壤侵蚀现状第42页
     ·土壤侵蚀现状评价第42-43页
   ·峨庄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分析第43-56页
     ·土壤侵蚀面积动态分析第44-47页
     ·不同级别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转变特征分析第47-54页
     ·土壤侵蚀强度变化速率分析第54-56页
   ·土壤侵蚀与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相互关系第56-92页
     ·土地利用因子第57-73页
       ·土地利用动态分析第58-61页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变特征分析第61-66页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第66-70页
       ·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各种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第70-73页
     ·植被盖度因子第73-87页
       ·植被盖度动态分析第74-76页
       ·不同植被盖度分级面积转变特征分析第76-84页
       ·不同植被盖度分级的土壤侵蚀变化第84-86页
       ·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各种植被盖度分级面积变化第86-87页
     ·坡度因子第87-92页
       ·不同坡度分级的土壤侵蚀变化第88-90页
       ·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各种坡度分级面积变化第90-92页
7 结论与讨论第92-98页
   ·结论第92-95页
     ·掌握了峨庄流域土壤侵蚀现状特征第93页
     ·阐明了峨庄流域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规律第93-94页
     ·揭示了峨庄流域土壤侵蚀与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第94-95页
     ·建立了流域土壤侵蚀数据库,实现了土壤侵蚀的快速准确调查和动态监测第95页
   ·讨论第95-98页
     ·遥感数据分辨率与解译判读第95-96页
     ·水平梯田与土壤侵蚀强度第96页
     ·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9-110页
附图第110-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种灌木植物光合效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过程与机制
下一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研究--以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