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2页 |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第2章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发展及应用 | 第15-28页 |
|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发展概述 | 第15-24页 |
| ·基础模型 | 第15-17页 |
| ·基于内源呼吸机理的静态模型 | 第17-21页 |
| ·活性污泥动态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软件开发 | 第24-28页 |
|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软件开发 | 第26-28页 |
| 第3章 ASM1的求解方法及A/O脱氮工艺的建模 | 第28-49页 |
| ·ASM1的提出方法 | 第28-29页 |
| ·结合碳氧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ASM1 | 第29-33页 |
| ·组分划分 | 第30页 |
| ·反应计量学系数 | 第30-32页 |
| ·反应过程及速率 | 第32页 |
| ·模型的假定与使用限制 | 第32-33页 |
| ·复杂流程的模拟 | 第33-40页 |
| ·物料平衡方程的应用 | 第34-35页 |
| ·模型的计算 | 第35-37页 |
| ·模型的求解步骤 | 第37-40页 |
| ·A/O脱氮工艺的建模 | 第40-48页 |
| ·A/O脱氮工艺及其模型研究 | 第40-41页 |
| ·A/O脱氮工艺建模的有关假设 | 第41-42页 |
| ·A/O脱氮工艺的建模 | 第42-46页 |
| ·模型的模拟实例 | 第46-48页 |
|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 第4章 模型反应计量学系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49-57页 |
| ·灵敏度的概念 | 第49页 |
| ·灵敏度分析 | 第49-56页 |
| ·模拟工艺及条件 | 第50-51页 |
| ·模拟函数的确定 | 第51页 |
| ·化学计量学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51-53页 |
| ·动力学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ASM1的异养菌产率系数及进水组分的测定研究 | 第57-75页 |
| ·异养菌产率系数Y_H的测定研究 | 第57-64页 |
| ·间歇OUR呼吸计量法测定Y_H的原理 | 第57-58页 |
| ·试验仪器及步骤 | 第58-60页 |
| ·试验结果 | 第60-63页 |
| ·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 ·模型进水组分S_S和X_S的测定研究 | 第64-71页 |
| ·间歇OUR呼吸计量法测定S_S和X_S的原理 | 第64-65页 |
| ·试验仪器及步骤 | 第65页 |
| ·试验结果 | 第65-71页 |
| ·结果分析 | 第71页 |
| ·模型进水组分S_I和X_I的测定研究 | 第71-74页 |
| ·试验原理 | 第71-72页 |
| ·试验仪器及步骤 | 第72页 |
| ·试验结果 | 第72-74页 |
| ·结果分析 | 第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6章 上海市泗塘污水厂实际运行的模拟研究 | 第75-83页 |
| ·泗塘污水厂概述 | 第75-76页 |
| ·泗塘污水厂模型的校验 | 第76-80页 |
| ·校验方法 | 第76-79页 |
| ·校验过程 | 第79-80页 |
| ·参数校正说明 | 第80页 |
| ·泗塘污水厂的稳态模拟 | 第80-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3-85页 |
| ·结论 | 第83-84页 |
| ·建议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附录A A/O脱氮工艺的模拟程序 | 第90-109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