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灾后重建背景下藏区村庄规划初步研究--以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称文镇村庄灾后重建规划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选题缘起第10-12页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选题的依据第12页
   ·研究概念界定第12-14页
     ·灾后重建相关概念第12-13页
     ·高原藏区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村庄规划相关概念界定第14页
   ·研究的设计第14-18页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研究内容框架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第18-24页
   ·研究理论综述第18-19页
     ·区域非均衡理论第18-19页
     ·灾后村庄重建的理论第19页
     ·“田野工作”的村庄规划工作方法第19页
   ·西部大开发及中央对藏区政策演化历程综述第19-22页
     ·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综述第19-21页
     ·我国援藏政策演化进程第21-22页
   ·灾后乡村重建理论研究及经验借鉴第22-24页
第三章 玉树藏区村庄发展调研分析与问题启示第24-50页
   ·玉树地震背景概况第24-28页
     ·玉树地区特色分析第24-26页
     ·地震灾情特征及重建进展第26-28页
   ·称多县称文镇村庄发展现状特征调研第28-42页
     ·调研选址第28-32页
     ·藏区村民生产生活现状及社会结构特征第32-37页
     ·藏区农村城乡建设情况特征第37-42页
   ·称文镇村庄灾后重建规划调研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2-48页
     ·信息不对称与科学决策的矛盾第42-43页
     ·宗教敏感与区域发展的矛盾第43-45页
     ·生产方式落后,人地矛盾突出第45-47页
     ·游牧散居与集中居住的矛盾第47页
     ·村民贫困而恶劣的生活状态第47-48页
   ·玉树地震对称文镇村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发展目标第48-50页
     ·中央政策的支持第48页
     ·基础设施的建设第48页
     ·村庄居住环境的显著改善第48-49页
     ·发展格局与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第49-50页
第四章 基于比较研究的玉树村庄灾后重建规划特殊性认识第50-60页
   ·灾后重建规划的内涵第50-53页
     ·灾后重建时空特征及其规划目标第50-51页
     ·灾后重建规划的主要原则第51-52页
     ·灾后重建规划核心内容简析第52-53页
   ·村庄灾后重建规划与常态村庄规划的对比第53-55页
     ·规划编制目标第53页
     ·规划编制重点第53-54页
     ·规划编制的技术依据及内容深度要求第54-55页
   ·玉树村庄灾后重建与汶川灾后重建的比较分析第55-60页
     ·灾情影响比较第55-56页
     ·国家政策补偿和发展目标比较第56-57页
     ·村庄重建规划重点的对比第57-60页
第五章 基于实证研究的玉树村庄灾后重建适宜性规划方法总结第60-78页
   ·灾后藏区村庄重建规划的目标及编制理念总结第60-61页
     ·玉树藏区村庄重建目标第60页
     ·重建规划编制的理念总结第60-61页
   ·称文镇村庄重建规划中主要问题的规划对策研究第61-73页
     ·工作方法的调整对策第61-67页
     ·尊重宗教民俗传统的对策第67-69页
     ·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对策第69-72页
     ·高标准的规划建设对策第72-73页
   ·灾后藏区村庄重建主要模式总结第73-78页
     ·城镇化导向型乡村重建模式第73-74页
     ·草场资源导向型乡村重建模式第74页
     ·寺院导向型乡村重建模式第74-75页
     ·基础设施导向型乡村重建模式第75-78页
第六章 玉树藏区村庄灾后发展的对策探讨及目标展望第78-84页
   ·玉树藏区村庄灾后发展的对策探讨第78-82页
     ·充分重视藏区村庄规划建设的意义第78页
     ·加大民族文化与区域发展的互动第78-79页
     ·扬弃传统的生计方式第79-80页
     ·转换“输血”向“造血”的发展模式第80-82页
   ·玉树藏区村庄灾后发展远景展望第82-84页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第84-86页
   ·创新点与论文结论第84-85页
     ·创新点总结第84页
     ·论文主要结论第84-85页
   ·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第85-86页
致谢第86-8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88-90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90-92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SYS的直流电阻率法在工程地质隐患探测的正演研究
下一篇: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到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台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