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问题的界定 | 第9-11页 |
第2章 公私合作制的理论基础 | 第11-2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公私合作制与民营化、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 | 第11-12页 |
·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 | 第12-13页 |
·政府角色的嬗变:公共物品供给理论的演进 | 第13-15页 |
·政府角色定位的基点:物品的分类及其提供机制 | 第15-17页 |
·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公私合作制 | 第17-21页 |
·公私合作制的制度安排 | 第17-18页 |
·公私合作制的类型 | 第18-21页 |
第3章 公私合作制应用于市政公用事业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28页 |
·经济机理分析 | 第21-22页 |
·实践因素分析 | 第22-28页 |
第4章 公私合作制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 第28-37页 |
·分析模型概述 | 第28-31页 |
·对象:提供城市公共物品的组织 | 第28-29页 |
·模型:组织的综合模型 | 第29-31页 |
·公私合作制的组织理论分析 | 第31-37页 |
·传统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 第31-34页 |
·公私合作制对不确定性的克服 | 第34-37页 |
第5章 公私合作制应用于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背景 | 第37-45页 |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服务供给制度所面临的变迁压力 | 第37-42页 |
·影响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供给制度变迁的需求方面的因素 | 第38-40页 |
·影响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供给制度变迁的供给方面的因素 | 第40-42页 |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选择公私合作制的原因 | 第42-45页 |
第6章 适用公私合作制的前提差异:行政改革逻辑的差别 | 第45-59页 |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重建运动回顾 | 第45-51页 |
·“狂热的”反国家主义:新公共行政与民主行政理论 | 第45-48页 |
·“适度的”反国家主义:新公共管理范式 | 第48-51页 |
·西方公共行政重建运动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 第51-57页 |
·启示之一:官僚制行政而非民主制行政 | 第51-54页 |
·启示之二:对公共行政体制成熟程度的考虑 | 第54-57页 |
·适用公私合作制前提差异的影响 | 第57-59页 |
第7章 构建我国市政公用事业部门公私合作制的组织结构 | 第59-67页 |
·制度结构:完善规则体系 | 第59-61页 |
·制度安排: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公私合作制组织结构 | 第61-67页 |
·调整生产者与安排者之间的关系模式 | 第61-63页 |
·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监管体系 | 第63-65页 |
·探索监管体系中公民的直接参与机制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