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8-14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4-18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8-28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9-26页 |
|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第2章 高压挤压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6页 |
| ·疏松砂岩岩性分析 | 第28-32页 |
| ·疏松砂岩的粒组 | 第28-29页 |
| ·疏松砂岩的胶结 | 第29页 |
| ·疏松砂岩油藏的力学特征 | 第29-30页 |
| ·疏松砂岩的非线性、弹塑性性质 | 第30页 |
| ·疏松砂岩的体缩与体胀 | 第30-31页 |
| ·硬化与软化 | 第31页 |
| ·围压对变形和强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疏松砂岩的各向异性性质 | 第32页 |
| ·地层岩性对高压挤压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 ·胶结程度对高压挤压效果的影响 | 第32页 |
| ·孔隙度和渗透率对高压挤压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 ·近井应力场对高压挤压效果的影响 | 第33页 |
| ·施工因素对高压挤压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射孔对高压挤压效果的影响 | 第33页 |
| ·温度对高压挤压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压裂液对高压挤压效果的影响 | 第34页 |
| ·排量、压力对高压挤压效果的影响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高压挤压砾石充填砾石运移规律 | 第36-42页 |
| ·砾石运动的基本形式 | 第36页 |
| ·砾石在携砂液中运动的力学分析 | 第36-38页 |
| ·管外充填过程中的砾石沉积运动分析 | 第38-40页 |
| ·砾石自由沉降运动分析 | 第38-40页 |
| ·砾石自由平移运动分析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高压挤压近井形态及力学参数分析 | 第42-55页 |
| ·疏松砂岩挤压过程微观结构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 ·压实区域的尺寸界定 | 第43-51页 |
| ·模型的建立及其简化 | 第43-44页 |
| ·系统的应力分布 | 第44-47页 |
| ·计算与分析 | 第47-51页 |
| ·高压挤压压实区域的启裂 | 第51-54页 |
| ·高压挤压启裂力学机理分析 | 第51-52页 |
| ·形成垂直裂缝 | 第52-53页 |
| ·形成水平裂缝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地层形态数值模拟 | 第55-70页 |
| ·疏松砂岩圆形刚性颗粒模型 | 第55-56页 |
| ·力和位移的关系 | 第56页 |
| ·离散元方法的基本假设 | 第56-57页 |
| ·颗粒流的理论依据 | 第57-63页 |
| ·力-位移定律 | 第57-58页 |
| ·运动定律 | 第58页 |
| ·接触本构模型 | 第58-61页 |
| ·平均应力和平均应变 | 第61页 |
| ·流固耦合在PFC2D程序中的实现 | 第61-63页 |
| ·裂缝形态数值模拟 | 第63-69页 |
| ·模型箱的建立 | 第63页 |
| ·地应力的计算和施加 | 第63-64页 |
| ·PFC2D微观参数的确定 | 第64-65页 |
| ·压实模拟结果 | 第65-66页 |
| ·启裂模拟结果 | 第66-67页 |
| ·模拟数据分析 | 第67-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第6章 基于声波测井资料的砾石充填施工参数预测研究 | 第70-112页 |
| ·测井资料分析理论 | 第70-79页 |
| ·最小水平地应力大小计算 | 第70-71页 |
| ·地层孔隙压力预测 | 第71-74页 |
|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强度 | 第74-79页 |
| ·疏松砂岩岩层可压性表述 | 第79页 |
| ·挤压模量概念的引入和计算 | 第79-83页 |
| ·利用测井文件计算挤压模量 | 第83-86页 |
| ·非敏感岩层施工井拟合公式 | 第86-87页 |
| ·疏松砂岩岩层可压性指数及分级 | 第87页 |
| ·编程计算 | 第87-91页 |
| ·填砂量预测值与实际值对比 | 第91-94页 |
| ·考虑施工参数与地应力因素对拟和公式的修正 | 第94-111页 |
| ·地层等效主应力及施工压力对管外填砂量影响 | 第94-97页 |
| ·施工排量及携砂比的对单位管外砂量的影响 | 第97-98页 |
| ·对拟和公式的修正 | 第98页 |
| ·实例计算 | 第98-110页 |
| ·修正后的填砂量预测值与实际值对比 | 第110-111页 |
| ·小结 | 第111-112页 |
| 第7章 高压挤压井射孔段套管强度研究 | 第112-127页 |
| ·套管受力分析 | 第112-116页 |
| ·轴向拉(压)力 | 第112-114页 |
| ·外挤压力 | 第114-115页 |
| ·内应力 | 第115页 |
| ·套管弯曲应力 | 第115-116页 |
| ·套管射孔段强度研究基本理论及方法 | 第116-119页 |
| ·基本理论 | 第116-119页 |
|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 第119页 |
| ·套管应力分析 | 第119-126页 |
| ·无射孔套管应力分析 | 第119-120页 |
| ·射孔套管应力分析 | 第120-122页 |
| ·非均匀外压条件下的套管应力分析 | 第122-123页 |
| ·不同规格套管在不同内外压下的计算结果 | 第123-126页 |
| ·小结 | 第126-127页 |
| 第8章 高压挤压优化设计软件开发 | 第127-140页 |
| ·高压砾石充填优化设计专家系统的建立 | 第127-133页 |
| ·FPES专家系统的结构 | 第127-128页 |
| ·FPES专家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 | 第128-129页 |
| ·不确实信息的处理 | 第129-131页 |
| ·设计方案的模糊性评判 | 第131-133页 |
| ·软件计算模块 | 第133-137页 |
| ·图形模块 | 第137-138页 |
| ·文件模块 | 第138页 |
| ·软件特点 | 第138-139页 |
| ·小结 | 第139-140页 |
| 结论 | 第140-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2-148页 |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8-150页 |
| 致谢 | 第150-1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