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缩略词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51页 |
·保护生物学研究概述 | 第15-28页 |
·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 | 第15-16页 |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 | 第16-17页 |
·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 | 第17-23页 |
·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 | 第23-24页 |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 第24-28页 |
·百合属植物研究现状 | 第28-34页 |
·次生代谢产物提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 第28页 |
·繁殖生态学研究 | 第28-31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1-33页 |
·生理生态学研究 | 第33-3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4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4-35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51页 |
第2章 南川百合种群格局分形特征的分析 | 第51-6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52-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取样方法 | 第54页 |
·数据处理 | 第54-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南川百合与泸定百合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第56-57页 |
·南川百合与泸定百合种群格局分形特征的分析 | 第57-61页 |
·讨论 | 第61-64页 |
·小结 | 第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第3章 南川百合开花物候、花部综合特征及繁育系统研究 | 第69-9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3页 |
·开花物候的观察 | 第70页 |
·花部特征的观察 | 第70-71页 |
·杂交指数的估算 | 第71页 |
·花粉-胚珠比的估算 | 第71页 |
·柱头可授性检测 | 第71页 |
·套袋实验 | 第71-72页 |
·传粉者种类及其传粉效率的检测 | 第72-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85页 |
·开花物候 | 第73-74页 |
·花部特征 | 第74-77页 |
·繁育系统 | 第77-80页 |
·传粉生态学特征 | 第80-85页 |
·讨论 | 第85-88页 |
·开花物候 | 第85-86页 |
·花部特征 | 第86-87页 |
·繁育系统 | 第87页 |
·花粉竞争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第4章 南川百合种子萌发研究 | 第93-10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4页 |
·材料 | 第94页 |
·方法 | 第9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4-104页 |
·不同光照与温度条件对南川百合与泸定百合种子萌发时间的影响 | 第94-100页 |
·不同光照与温度条件对南川百合与泸定百合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讨论 | 第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第5章 南川百合在水分胁迫及遮荫与施肥条件下的表型可塑性研究 | 第107-1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1页 |
·实验材料 | 第108-109页 |
·测定方法 | 第109-110页 |
·数据处理 | 第110-11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1-169页 |
·南川百合与泸定百合在水分胁迫下的表型可塑性 | 第111-131页 |
·南川百合与泸定百合在施肥与遮荫条件下的表型可塑性 | 第131-169页 |
·讨论 | 第169-173页 |
·南川百合与泸定百合形态可塑性差异比较 | 第169-170页 |
·南川百合与泸定百合生理特征可塑性差异比较 | 第170-172页 |
·南川百合与泸定百合表型可塑性差异比较 | 第172-173页 |
·小结 | 第173-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17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77-181页 |
附图 | 第181-183页 |
致谢 | 第183-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