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目录 | 第15-23页 |
1 绪论 | 第23-3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3-27页 |
·坚硬厚煤层综放开采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水力致裂弱化技术原理 | 第24-25页 |
·煤岩体水力致裂弱化技术的作用 | 第25-27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7-32页 |
·岩体水力致裂裂缝扩展规律 | 第27-28页 |
·渗透压力对裂隙岩体宏细观结构的改造作用及其宏观力学响应 | 第28-29页 |
·煤岩体水力致裂控制技术 | 第29-30页 |
·煤岩体水压致裂弱化的工艺技术 | 第30-31页 |
·煤岩体水力致裂弱化的监测监控 | 第31-32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33-34页 |
2 4000kN真三轴水力致裂实验系统的研制 | 第34-56页 |
·实验系统概况 | 第34页 |
·实验台框架 | 第34-36页 |
·加载及注液系统 | 第36-38页 |
·监控系统 | 第38-40页 |
·煤与型煤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40-53页 |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 | 第40-42页 |
·型煤物理力学性质 | 第42-50页 |
·水泥砂浆材料力学性质 | 第50-53页 |
·立方体试块的加工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3 煤岩体水力致裂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 第56-92页 |
·水力致裂裂缝的扩展特征 | 第56-66页 |
·实验方案 | 第56页 |
·水压裂缝的扩展过程 | 第56-60页 |
·水压裂缝的扩展形态 | 第60-66页 |
·裂隙煤岩体水压裂缝扩展特征 | 第66-71页 |
·实验方案 | 第66-67页 |
·水压裂缝扩展过程 | 第67-69页 |
·水压裂缝扩展形态 | 第69-71页 |
·水力致裂裂缝扩展与水压力参数的关系 | 第71-84页 |
·沿程水力衰减 | 第71-78页 |
·孔口破裂水压力 | 第78-81页 |
·水压裂缝扩展的水压力 | 第81-84页 |
·原生裂隙对水压裂缝扩展的影响 | 第84-88页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84-85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5-88页 |
·钻孔孔径对水力致裂裂缝扩展的影响 | 第88-90页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88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8-90页 |
·小结 | 第90-92页 |
4 固液耦合作用下裂隙煤岩体细观结构破坏研究 | 第92-106页 |
·煤岩体原生节理裂隙的分布形态 | 第92-93页 |
·裂隙水压力作用下煤岩体裂隙的破裂扩展 | 第93-95页 |
·煤岩体内水压裂隙的起裂分析 | 第93-94页 |
·煤岩体内水压翼型分支裂纹扩展长度 | 第94-95页 |
·渗透水压力对裂隙岩体细观结构破坏的形态 | 第95-99页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95-96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96-99页 |
·煤岩体细观结构破坏与宏观力学性能弱化的关系 | 第99-101页 |
·煤岩体内裂隙及其扩展产生的应变能 | 第99页 |
·煤岩体细观结构破坏的损伤分析 | 第99-100页 |
·实例分析 | 第100-101页 |
·煤岩孔隙结构特征的核磁共振实验初探 | 第101-105页 |
·实验方案 | 第101-103页 |
·初步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3-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5 煤岩体水力致裂弱化的控制技术研究 | 第106-133页 |
·水力致裂裂缝扩展方向的控制 | 第106-123页 |
·预先水力割缝导向技术 | 第106-115页 |
·多孔控制压裂 | 第115-122页 |
·孔底开楔形环槽定向水力压裂技术 | 第122-123页 |
·水力致裂裂缝扩展长度的控制 | 第123页 |
·水力致裂裂缝数目的控制 | 第123-132页 |
·实验方案 | 第124-125页 |
·水压爆破致裂裂缝的扩展过程 | 第125-129页 |
·水压爆破致裂裂缝形态 | 第129-132页 |
·小结 | 第132-133页 |
6 采动煤岩体水力致裂弱化的时空关系研究 | 第133-143页 |
·煤体自然吸水湿润与时间的关系 | 第133-134页 |
·致裂弱化半径 | 第134-136页 |
·水力致裂弱化超前煤壁的合理距离 | 第136-142页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136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36-142页 |
·小结 | 第142-143页 |
7 采动煤岩体水力致裂弱化的应用研究 | 第143-153页 |
·试验工作面基本条件 | 第143-144页 |
·412 综放工作面 | 第143-144页 |
·215 综放工作面 | 第144页 |
·顶煤水力致裂弱化的钻孔布置参数 | 第144-146页 |
·钻孔布置 | 第144-145页 |
·封孔 | 第145-146页 |
·水力致裂弱化参数的设计 | 第146-147页 |
·注水压力的确定 | 第146页 |
·注水时间 | 第146-147页 |
·注水工艺 | 第147页 |
·劳动组织 | 第147页 |
·煤层水力致裂弱化的安全技术措施 | 第147页 |
·试验效果 | 第147-152页 |
·顶煤的冒放性与放出率 | 第149页 |
·顶板来压特点 | 第149-150页 |
·降低瓦斯浓度 | 第150-152页 |
·降尘 | 第152页 |
·降低煤层的自然发火倾向性 | 第152页 |
·小结 | 第152-153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53-156页 |
·主要结论 | 第153-155页 |
·研究展望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4页 |
作者简历 | 第164-1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