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水稻直立穗资源及利用 | 第10-11页 |
·穗型的划分标准 | 第11页 |
·直立穗型水稻与高产优质 | 第11-13页 |
·水稻直立穗的形成机制 | 第13-14页 |
·水稻直立穗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粳稻直立穗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16-30页 |
·引言 | 第1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6-19页 |
·植物材料 | 第16-18页 |
·农艺性状的调查 | 第18页 |
·小量DNA 提取 | 第18页 |
·SSR 与STS 标记检测 | 第1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7页 |
·两亲本部分性状比较 | 第19页 |
·DH 群体部分性状表现 | 第19-23页 |
·QPE9-1 的近等基因系构建 | 第23页 |
·直立穗形成的遗传机理 | 第23-27页 |
·讨论 | 第27-30页 |
·穗弯曲度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系 | 第27页 |
·直立穗型的遗传模式 | 第27-28页 |
·QPE9-1 与DEP1 的比较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籼稻直立穗突变体EP-9311 的遗传分析 | 第30-38页 |
·引言 | 第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植物材料 | 第30-31页 |
·农艺性状调查 | 第31页 |
·F2 遗传分析群体和基因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31页 |
·初步定位 | 第31页 |
·精细定位 | 第31-32页 |
·STS 标记检测 | 第32-33页 |
·CAPS 标记检测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水稻直立穗突变体EP-9311 的形态特征 | 第33-34页 |
·直立穗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34页 |
·基因的分子定位 | 第34页 |
·直立穗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34-35页 |
·基因预测及分析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附录1 水稻叶片总DNA 小量提取法(CTAB) | 第42-43页 |
附录2 本试验中使用的缓冲液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