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4-17页 |
·论文写作的背景 | 第14-15页 |
·论文写作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7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7-28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8-31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 | 第28-30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1-3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32-53页 |
·煤炭城市理论 | 第32-36页 |
·煤炭城市的界定与形成 | 第32-34页 |
·煤炭城市的发展周期 | 第34-36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36-45页 |
·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 | 第36-37页 |
·循环经济的原则 | 第37-43页 |
·循环经济的特征 | 第43-4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5-48页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45-46页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46-48页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48-51页 |
·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 | 第48-49页 |
·区域经济增长 | 第49-51页 |
·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循环经济推动煤炭城市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53-68页 |
·煤炭城市基本特征研究 | 第53-57页 |
·产业结构单一性 | 第53-54页 |
·布局分散性 | 第54页 |
·阶段性 | 第54-55页 |
·收益递减性 | 第55页 |
·城市功能与企业功能同构性 | 第55-56页 |
·生态环境破坏的递增性 | 第56-57页 |
·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 第57-59页 |
·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 第57-58页 |
·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第58-59页 |
·循环经济对煤炭城市的作用本质研究 | 第59-62页 |
·循环经济的内在本质 | 第59-60页 |
·循环经济的经济本质 | 第60-61页 |
·循环经济的市场本质 | 第61-62页 |
·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基本规律分析 | 第62-67页 |
·煤炭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四大功能 | 第62-64页 |
·煤炭城市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68-81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现状 | 第68-71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的主要特征 | 第68-70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律 | 第70-71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71-75页 |
·煤炭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72页 |
·煤炭城市产业结构失衡 | 第72-73页 |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 | 第73页 |
·煤炭城市发展人、财供给不足 | 第73-74页 |
·煤炭城市的发展缺乏高新技术的支持 | 第74页 |
·煤炭企业离退休人员多,下岗人员多 | 第74-75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75-76页 |
·国内外煤炭城市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76-80页 |
·国外煤炭城市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77-78页 |
·国内煤炭城市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定位 | 第81-97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构建 | 第81-83页 |
·目标制定过程 | 第81-82页 |
·战略目标的构成 | 第82-83页 |
·影响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因素识别 | 第83-85页 |
·外部环境因素识别 | 第83-84页 |
·内部条件因素识别 | 第84-85页 |
·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战略分析 | 第85-89页 |
·外部环境战略分析 | 第86-88页 |
·内部条件战略分析 | 第88-89页 |
·SPACE法在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定位中的应用 | 第89-96页 |
·SPACE法的理论介绍 | 第89-91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SPACE实证研究 | 第91-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构建 | 第97-121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设计 | 第97-100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内涵 | 第97-98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 第98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设计分析 | 第98-100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5R模式 | 第100-112页 |
·再思考(Rethink)——煤炭产业循环理论 | 第100-101页 |
·减量化(Reduce)——建设节约型煤炭城市 | 第101-104页 |
·再利用(Reuse)——变废为宝 | 第104-107页 |
·再循环(Recycle)——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 第107-111页 |
·再修复(Renovate)——恢复生态系统 | 第111-112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模式 | 第112-115页 |
·以提升全民循环经济意识为切入点模式 | 第112-113页 |
·以项目开发为切入点模式 | 第113-114页 |
·以培育和壮大骨干企业为切入点模式 | 第114-115页 |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三层次模式研究 | 第115-120页 |
·小循环——创建循环型企业 | 第115-116页 |
·中循环——创建生态矿区 | 第116-118页 |
·大循环——创建循环型城市 | 第118-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7章 黑龙江省煤炭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评价 | 第121-135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121-122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与内容 | 第122-125页 |
·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 第122页 |
·内容 | 第122-125页 |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 第125-130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125-129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129-130页 |
·黑龙江省煤炭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评价研究 | 第130-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8章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研究 | 第135-145页 |
·完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135-136页 |
·加强组织领导 | 第136页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136-140页 |
·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 第136-138页 |
·项目与投资政策 | 第138-140页 |
·加强制度建设 | 第140-142页 |
·税收、补贴制度 | 第140-141页 |
·排污收费制度 | 第141页 |
·绿色GDP核算制度 | 第141-142页 |
·构建学习型煤炭城市 | 第142-143页 |
·加快技术创新 | 第143-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结论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6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
个人简历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