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精益管理的制造企业作业现场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10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7-8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精益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作业现场人力资源配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论文的选题来源及目的 | 第12-13页 |
·论文选题来源 | 第12页 |
·论文选题目的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及模型提出 | 第15-28页 |
·作业现场人力资源的特点 | 第15-17页 |
·作业现场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 | 第15-16页 |
·作业现场人力资源的独具特点 | 第16-17页 |
·精益管理体系中的“人文化” | 第17-26页 |
·尊重人性 | 第20-22页 |
·有效的培训与教育 | 第22-23页 |
·多能工与经常的岗位轮换 | 第23-25页 |
·创意功夫与QC 小组 | 第25-26页 |
·面向精益管理的制造企业作业现场人力资源配置模型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作业现场人力资源构建系统 | 第28-49页 |
·作业现场人力资源构建的依据 | 第28-30页 |
·作业现场人力资源构建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技术路线总述 | 第30-31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31-33页 |
·作业现场人力资源构建的六大步骤及关键技术 | 第33-48页 |
·Step1 需求转化 | 第33-34页 |
·Step2 现状把握 | 第34-39页 |
·Step3 IE 改善 | 第39-42页 |
·Step4 标准化及测定 | 第42-47页 |
·Step5 人数确定 | 第47页 |
·Step6 巩固支持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作业现场人力资源评价系统 | 第49-60页 |
·作业现场人力资源评价系统相关研究方法 | 第49-52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49-5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51-52页 |
·因子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 | 第52-58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方法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VWATD 装配线应用案例 | 第60-65页 |
·VWATD 简介 | 第60页 |
·VWATD 装配线现场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背景 | 第60页 |
·VWATD 装配线现场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过程 | 第60-64页 |
·需求转化及现状把握 | 第60-62页 |
·IE 改善及成果测算 | 第62-64页 |
·人数确定及巩固支持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