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9页 |
·地裂缝及其对隧道工程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西安地裂缝概况 | 第21-31页 |
·我国地裂缝总体分布与成因 | 第21-25页 |
·我国地裂缝总体分布概况 | 第21-24页 |
·我国地裂缝综合成因分析 | 第24-25页 |
·西安地裂缝概况 | 第25-31页 |
·西安地裂缝分布概况 | 第25-29页 |
·西安地裂缝活动规律 | 第29页 |
·西安地裂缝成因机制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f6地裂缝及长安立交桥现场监测 | 第31-66页 |
·工程概况 | 第31-36页 |
·地裂缝、长安立交与隧道空间关系 | 第31-32页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32页 |
·长安立交及f6地裂缝概况 | 第32-33页 |
·设计概况 | 第33-35页 |
·隧道施工进度 | 第35-36页 |
·位移监测 | 第36-39页 |
·监测方案 | 第36页 |
·测点布置 | 第36-39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39-64页 |
·长安立交沉降 | 第39-45页 |
·地裂缝两侧地表沉降 | 第45-47页 |
·地层横向水平位移 | 第47-55页 |
·地层纵向水平位移 | 第55-62页 |
·掌子面前方围岩水平位移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长安路立交桥及f6地裂缝段数值模拟 | 第66-94页 |
·ABAQUS软件简介 | 第66-69页 |
·ABAQUS基本功能 | 第66-67页 |
·莫尔-库仑屈服条件 | 第67-69页 |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69-73页 |
·模型边界的确定 | 第69-70页 |
·CAE建模与网格划分 | 第70-72页 |
·模型参数选取 | 第72-73页 |
·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73-75页 |
·数值模拟与实测数据的对比 | 第75-77页 |
·地表沉降数据对比 | 第75-76页 |
·桥墩沉降数据对比 | 第76-77页 |
·地裂缝带围岩应力 | 第77-80页 |
·地裂缝带围岩位移 | 第80-89页 |
·围岩竖向变形 | 第80-83页 |
·围岩沿隧道纵向水平变形 | 第83-86页 |
·围岩沿隧道横向水平变形 | 第86-89页 |
·隧道衬砌应力及竖向位移 | 第89-92页 |
·隧道初衬应力 | 第89-90页 |
·隧道初衬竖向变形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西安地区近地裂缝隧道开挖设防距离 | 第94-9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94-95页 |
·水平位移 | 第95-96页 |
·地表沉降 | 第96-97页 |
·最小设防距离 | 第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99-101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不足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