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务公务员的激励机制--以常德市税务系统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国内外学者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税务公务员激励机制相关理论阐释 | 第13-20页 |
·税务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激励的概念 | 第13页 |
·机制的界定 | 第13页 |
·激励机制的内涵 | 第13-14页 |
·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含义 | 第14页 |
·税务公务员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15页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15-16页 |
·状态型激励理论 | 第16-17页 |
·综合型激励理论 | 第17-18页 |
·税务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内涵和构成 | 第18-20页 |
·税务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内涵 | 第18-19页 |
·税务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构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对西方国家公务员激励制度的借鉴 | 第20-28页 |
·西方公务员的激励制度 | 第20-25页 |
·西方公务员的考绩制度 | 第20-21页 |
·西方公务员的晋升制度 | 第21-23页 |
·西方公务员的薪酬制度 | 第23-25页 |
·西方公务员的培训制度 | 第25页 |
·西方公务员的监控惩戒制度 | 第25页 |
·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借鉴 | 第25-28页 |
·在考绩制度方面的借鉴 | 第25-26页 |
·在晋升制度方面的借鉴 | 第26页 |
·在薪酬制度方面的借鉴 | 第26-27页 |
·在培训制度方面的借鉴 | 第27页 |
·在监控惩戒制度方面的借鉴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常德市税务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28-44页 |
·常德市税务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整体状况 | 第28页 |
·常德市税务公务员的需求特性 | 第28-31页 |
·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 | 第28-29页 |
·社会性和安全的需求 | 第29-30页 |
·自我实现和情感的需求 | 第30-31页 |
·常德市税务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调查问卷与数据统计 | 第31-35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1-32页 |
·问卷数据及统计 | 第32-35页 |
·常德市税务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竞争激励动力不足 | 第35页 |
·精神激励功能弱化 | 第35-37页 |
·绩效评估制度粗犷 | 第37-38页 |
·薪酬制度不合理 | 第38页 |
·内激励机制缺乏 | 第38-39页 |
·常德市税务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问题分析 | 第39-44页 |
·官僚体制的负面影响 | 第39页 |
·社会生态环境不佳 | 第39-41页 |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没有有效结合 | 第41-42页 |
·激励机制的理念陈旧 | 第42-43页 |
·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完善常德市税务系统公务员激励机制的举措 | 第44-55页 |
·完善常德市税务公务员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 第44-46页 |
·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 | 第44页 |
·以提高绩效为导向的原则 | 第44页 |
·切合多数人需要的原则 | 第44-45页 |
·以内激励为主的原则 | 第45页 |
·公平激励的原则 | 第45-46页 |
·常德市税务系统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构建 | 第46-55页 |
·激励机制构建的具体方案 | 第46页 |
·激励机制运作模式静态制度的构建 | 第46-49页 |
·激励机制运作模式动态制度的构建 | 第49-53页 |
·激励机制的运作模型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几点总结 | 第55-56页 |
·前景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