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5页 |
·论文的选题 | 第10页 |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成矿理论 | 第10-11页 |
·找矿理论与技术 | 第11页 |
·天马山及其外围地区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13页 |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成矿地质背景 | 第15-24页 |
·区域地质 | 第15-16页 |
·矿田地质 | 第16-24页 |
·天马山硫金矿床 | 第16-17页 |
·黄狮涝金矿床 | 第17-19页 |
·铜官山铜矿床 | 第19-22页 |
·金口岭铜矿床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 | 第24-42页 |
·矿床地质 | 第24-27页 |
·地层 | 第24-25页 |
·构造 | 第25-26页 |
·岩浆岩 | 第26-27页 |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27-32页 |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27页 |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27-30页 |
·氢氧同位素与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30-31页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第31-32页 |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 第32-42页 |
·成矿条件分析 | 第32-34页 |
·构造演化与控矿构造应力场分析 | 第34-39页 |
·成矿演化与矿床空间定位机制 | 第39-42页 |
第三章 铜陵地区遥感异常分析与找矿前景评价 | 第42-50页 |
·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 | 第42-46页 |
·主成份分析(PCA) | 第43页 |
·比值处理 | 第43-44页 |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处理 | 第44-46页 |
·铜陵地区遥感蚀变异常与遥感构造影像的分布规律 | 第46-47页 |
·铜陵地区找矿前景分析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基于GIS的矿床空间信息成矿预测模型应用 | 第50-64页 |
·矿床空间信息模型与成矿模式的关系 | 第50-51页 |
·信息统计单元概述 | 第51-53页 |
·信息统计单元的划分 | 第53-54页 |
·预测区地质信息变量的确定及编码 | 第54-58页 |
·地质信息变量的确定 | 第54-55页 |
·地质信息变量编码设计 | 第55-58页 |
·成矿有利度法的数学描述及其确定 | 第58-63页 |
·数学描述 | 第58-60页 |
·信息统计单元成矿有利度的确定 | 第60-63页 |
·矿床空间信息成矿预测模型的实现 | 第63页 |
·找矿靶区圈定及综合评价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天马山-黄狮涝测区构造地球化学测量与找矿靶位圈定 | 第64-83页 |
·概述 | 第64页 |
·构造地球化学晕的圈定和解释 | 第64-66页 |
·异常下限计算及异常圈定 | 第64-66页 |
·元素异常空间分布特征 | 第66页 |
·多元统计分析 | 第66-80页 |
·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 | 第66-76页 |
·多重分形统计学特征 | 第76-80页 |
·天马山—黄狮涝测区找矿靶位优选 | 第80-8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3-85页 |
图版说明 | 第85-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