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培养效果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方向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33页 |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一、专业学位 | 第12-13页 |
| 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 第13-14页 |
| 三、培养模式 | 第14页 |
| 四、培养效果 | 第14-15页 |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 第15-16页 |
| 二、发展速度和规模 | 第16-17页 |
| 三、培养方式及年限 | 第17-18页 |
|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 第18-23页 |
| 五、质量评估 | 第23页 |
| 六、国外研究 | 第23-27页 |
| 第四节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基本概况 | 第27-33页 |
| 一、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基本概况 | 第27-31页 |
| 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基本概况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研究设计及过程 | 第33-40页 |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33-34页 |
| 一、新生学员 | 第33页 |
| 二、在学学员 | 第33页 |
| 三、毕业学员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34-40页 |
| 一、调查法 | 第34-39页 |
| 二、文献法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40-115页 |
| 第一节 对教育硕士生源的调查 | 第40-48页 |
| 一、生源的基本情况 | 第40-42页 |
| 二、生源省份及地区 | 第42-44页 |
| 三、生源的岗位特征 | 第44-48页 |
| 第二节 对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调查 | 第48-90页 |
| 一、求学动机与求学压力 | 第48-60页 |
| 二、课程评价与教学方式 | 第60-72页 |
| 三、师生关系与指导交流 | 第72-79页 |
| 四、学术科研与学位论文 | 第79-88页 |
| 五、课外活动与管理水平 | 第88-90页 |
| 第三节 对教育硕士培养效果的调查 | 第90-115页 |
| 一、提高了学员发展力 | 第90-98页 |
| 二、增强了办学影响力 | 第98-103页 |
| 三、获得了社会支持力 | 第103-115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115-119页 |
| 第一节 结论 | 第115-116页 |
| 一、提高了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 | 第115页 |
| 二、提高了湖南师范大学的办学水平 | 第115-116页 |
| 三、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 第116页 |
| 第二节 建议 | 第116-119页 |
| 一、端正学员求学动机 | 第116-117页 |
| 二、规范培养过程管理 | 第117页 |
| 三、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 第117-118页 |
| 四、提高指导教师水平 | 第118页 |
| 五、发挥学员科研优势 | 第118页 |
| 六、有效利用大学资源 | 第118-119页 |
| 结语 | 第119-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 附录A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3-124页 |
| 附录B 教育硕士问卷库 | 第124-129页 |
| 附录C 访谈提纲 | 第129-131页 |
| 附录D 访谈记录 | 第131-150页 |
| 后记 | 第150-152页 |